本報記者 廖新軍 南昌報道
關鍵時刻,政府一紙文件打破了ST江紙(600053)三年的重組僵局。
2004年6月12日,南昌市政府發布162號文件,同意由江中集團對江紙股份進行重組。
此時,ST江紙已陷入退市邊緣。
2004年5月12日,ST江紙發布公告稱,由于3年連續虧損,公司股票自5月19日起暫停上市。
各種渠道的信息表明,江中集團已向ST江紙派駐人員,重組工作已全面展開。
“但截至目前,江中集團還不是ST江紙法律意義上的大股東!苯屑瘓F有關人士表示現在不方便接受采訪。
7月8日,ST江紙董事會決定,聘任熊賢祥為公司總經理、樂珍榮為財務總監。其中,熊為江西省印刷集團董事長,樂則來自江中集團。
三年重組僵局破冰
江西紙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江西紙業的重組足以寫成一本書。“三年中,市政府方面負責江紙重組的有關領導已經換了好幾個!
1997年上市的江西紙業,由于前董事長姜和平等多位高管集體腐敗等諸多原因,2001年突然爆出了每股收益-1.86元的巨虧。2002、2003年,每股虧損均超過2元。
江西紙業爆出巨虧案后,南昌市政府即派出工作小組進行調查,而江西紙業的重組、保殼亦成為地方政府的大事之一。
此前,江西紙業一位前高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2001年底以來,先后有廣東海南華光裝飾板材有限公司、云南紅塔紙業、山東晨鳴紙業(000488)、甚至APP等多家公司與政府方面洽談重組江西紙業,但最終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關鍵在于大股東江紙集團占用近10億元的資金窟窿太大,持有的國有股一直被凍結!
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今年初。
2004年3月15日,在經歷了兩次流拍之后,江紙集團持有的5170萬股ST江紙國有股(約占總股本的32%)被凍結方繼續拍賣,最終以每股0.304元的價格成交,受讓方為南昌好又多實業有限公司。
于是,南昌好又多成為ST江紙法律意義上的第一大股東。
據了解,南昌好又多是國有企業江西印刷集團公司旗下控股的一家公司。
7月8日,江西印刷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熊賢祥成為ST江紙總經理。
7月15日,江西印刷集團公司,記者采訪熊賢祥有關江西紙業重組的事情,熊表示沒有時間,而且自己“沒有這個水平來談這個問題”。
據本地知情人士透露,在ST江紙重組一直沒有結果、國有股拍賣兩次流拍的情況下,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江西印刷集團公司旗下的南昌好又多通過拍賣接手ST江紙國有股,目的是“為了能夠繼續重組ST江紙”。
2004年5月19日,ST江紙暫停上市,其重組變得異常嚴峻根據有關規定,一旦2004年半年度虧損,ST江紙將要退市。
由于ST江紙與江西多家公司、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是互保單位。有券商研究人士認為,一旦ST江紙退市或者破產,將引發連鎖反應,危及ST江紙擔保圈中其它公司的風險。
據當地知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避免引發江西省其它企業的風險,同時為了保住ST江紙的“殼”,終于下決心在政策上網開一面。
6月初,南昌市政府發文同意由江中集團將江紙股份進行重組。
根據162號文件,南昌市政府同意先將市土地儲備中心已收儲的原江紙集團土地487畝和江紙股份現工業用地88畝,共計575畝以工業用地性質按規定程序協議出讓給江中制藥集團。今后,企業重組改制、退城進郊,可將這宗土地的用地性質變更為商業、住宅等綜合性用地,進行公開掛牌出讓。
“江紙重組成功的前提是,政府、債權人、重組方必須相互妥協!盨T江紙一位人士說。
而南昌市政府下發的162號文件,用土地問題破解了ST江紙的難題大股東的巨額占款。
這是政府讓利的表現,該人士認為。
江中系左右手
據新華網江西消息,6月中旬,江中集團董事長鐘虹光在江紙、江中兩家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座談會上表示:這是一次充滿挑戰的資產重組,但江中集團一定會把新江紙做得更好。
據了解,目前新江紙由江中集團董事長助理鐘小華牽頭成立的六人領導小組負責日常工作。同時,7月8日ST江紙的董事會公告顯示,樂珍榮被聘為ST江紙財務總監。樂曾任江西東風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處處長、副總會計師、董事長兼總經理,江西東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江中集團董事長鐘虹光對重組江西紙業的信心應該經過了深思熟慮。事實上,重組ST江紙并非江中集團的突發奇想。
一年以前,記者在南昌采訪時即獲知,江中集團有意重組江西紙業。當時的說法是,江中集團旗下的江中制藥廠與ST江紙是互保單位,彼此為對方貸款提供擔保。
ST江紙一份資料顯示,截至2002年8月24日,ST江紙累計對外擔保5.47億元,其中為江中制藥廠擔保2億元。
盡管記者未能獲得江中制藥廠為ST江紙擔保貸款的準確數據,但按業內慣例,互保單位為對方擔保的貸款數額應該基本相同。
在分析江中集團重組ST江紙的動因時,天道并購網CEO余鐵成認為,江中集團是“一石三鳥”。
首先,江中集團重組ST江紙也是保護自己。如果ST江紙退市或者破產,江中制藥廠將承擔為ST江紙提供擔保貸款的還款責任。ST江紙一旦重組成功,這部分連帶責任則被解除。
其次,江中集團按照政府有關政策,對江紙集團及江紙股份的土地進行商業運作,有可能從中獲得收益。
據本地業內人士介紹,2002年,江西紙業附近的另一個工廠,其土地的出讓價格每畝超過250萬元。如果江紙500多畝土地以每畝300萬元計算,收益可達15億元以上。
事實上,江中集團對江紙的土地已經有了計劃。在6月份的會議上,江中集團董事長鐘虹光表示,在適當時機,新江紙將退城進郊,入駐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廠區。
ST江紙內部人士證實,工廠的搬遷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江中集團前身為成立于1969年的江中制藥廠,原為江西中醫學院的校辦小廠,成立之初僅有幾十個員工。
1985年,當時年僅28歲的鐘虹光出任廠長,此后江中制藥廠發展成為江西省效益最好、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集團之一。
1998年,江西江中制藥廠與江西東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600750.SH)控股股東江西東風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以各自的全部生產經營性資產合并設立“江西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中集團”。江中集團從而成為東風藥業的大股東,持有后者總股本的61.54%。
此后,通過配股、資產購買等方式,原江中制藥廠的資產實現借殼上市。2002年3月6日,東風藥業更名為“江中藥業(600750)”(600750.SH)。
第三,余鐵成分析說,一旦ST江紙重組成功,“江中集團將成為江西省第一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集團!
但前提是,ST江紙能夠恢復上市。
復市曙光
“江中集團重組ST江紙,就是要努力使ST江紙恢復上市。否則,重組對江中集團的意義不大!苯屑瘓F一位人士分析說。
但對于ST江紙來說,重組的最大障礙在于大股東江紙集團的巨額欠款。
ST江紙一位人士介紹,這主要是以前上市公司從銀行貸款,但貸款被大股東使用,以及由此產生的利息等形成。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底,江紙集團占用ST江紙資金9.94億元。
早在2001年12月27日,江紙集團曾承諾2003年12月30日前歸還全部占用本公司資金。
但事實上,江紙集團僅2002年以部分固定資產、備品備件償還9700萬元占用資金,承諾中的其他償還措施均未實施。
ST江紙董事會在2003年年報中表示,“將在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與債權銀行協商緩解債務的方式和途徑,并且全力敦促大股東盡快歸還占用的資金,改善公司持續惡化的財務狀況,保持持續經營能力,維護全體股東的權益”。
而在江中集團介入重組后,這一問題取得了進展。
2004年6月24日,ST江紙股東大會通過了“以資抵債的提案”。主要內容是:以公司的固定資產賬面值1.25億元,流動資產其他應收款7.17億元,抵給工商銀行南昌市陽明路支行和工商銀行南昌市贛江支行的貸款本息8.42億元。
對此,南昌市陽明路支行一位負責人表示,自己無權接受采訪。記者來到工商銀行南昌分行營業部時,未能采訪到有關負責人。
ST江紙獨立董事黃開忠、喻學輝認為,該提案如果付諸實施,將減輕江西紙業的財務負擔,改善資產和負債結構,為爭取恢復上市創造良好條件。
2003年,ST江紙4.58億元的巨額虧損中,計提壞賬準備、資產減值準備占3.5億元,財務費用占6679萬元。此前兩年,ST江紙計提了大量壞賬準備。
業內人士分析,欠款問題解決后,財務費用大幅減少,計提的壞賬沖回作為利潤,公司實現盈利不成問題。ST江紙一位內部人士對此表示贊同。
2004年7月14日,ST江紙發布業績預盈公告。
公告稱,由于公司與有關債權銀行達成的減緩債務方案正逐步實施,同時加大了對原大股東占用資金的清欠力度,江西紙業集團有限公司已歸還了部分占用資金。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2004年半年度有可能實現盈利。
“具體數據需經過公司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在2004年半年度報告予以披露。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公司如此表示。
ST江紙的恢復上市,已經露出一線曙光。
然而,江中集團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扭轉ST江紙目前主營業務困局。
2003年,ST江紙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8.89%;主營業務利潤-569萬,同比下降177.85%。
ST江紙內部人士介紹,公司已經停產幾個月,而且去年以來新聞紙行業虧損嚴重,因為上游原材料及能源漲價,而新聞紙價格未漲。
“不過,近期新聞紙的售價有上漲的跡象,而公司有望在8月份恢復生產!
在6月份的中層干部會議上,江中集團董事長鐘虹光稱,重組后,新江紙仍將繼續從事新聞紙制造,江中集團將對新江紙注入以業績和市場為導向的新的管理機制以及新的文化理念。
盡管ST江紙將維持原有主業,但消息人士透露,將來不能排除江中集團注入其旗下的其它優質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