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書生公司與方正電子幾乎同時發布了他們各自的智能文檔戰略。一夜之間,“智能文檔”這個概念似乎就冒了出來,當國內用戶還沒理解這一概念之時,圍繞著這一新生市場兩家公司已經展開了猛烈的“對攻”。
先后之爭 近日,就在書生公司idoc(智能文檔)策略發布會舉行的前一天,方正發表文章,點名指責書生公司搶先發布智能文檔策略,并宣稱“智能文檔”是方正的第三代核心戰略。對于方正指責書生抄襲方正的“智能文檔”戰略,書生公司董事長王東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恰恰相反,是書生在前,方正在后跟隨!
“不僅僅是這一次,實際上多年來方正一直都是書生的跟隨者。”王東臨介紹說:方正2000年才開始開發版式技術,但一開始定位的e-book市場失敗了,后來根據從客戶處了解到的信息開始經營數字圖書館,從而起死回生。相比之下,書生1995年就開發了包含版式技術在內的SEP數字紙張技術,遠遠走在了方正的前面,2000年底開始數字圖書館業務,而那位啟發了方正的用戶恰恰就是書生的用戶。王東臨認為,書生和方正的關系,頗似當年新浪和FM365的關系。在傳統領域聯想比新浪實力強大,但在互聯網領域,卻是新浪比聯想更具實力。同樣,由于方正在激光照排傳統市場的壟斷地位牢不可破,因此也是方正占有優勢,但在代表未來的新興市場,卻是書生占有絕對優勢!癋M365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方正的明天。新興市場的規模超過傳統市場之日,就是書生成為比方正更大的軟件公司之時!蓖鯑|臨預言。
智能文檔為何成了香餑餑?
不管智能文檔是否會成為傳統電子文檔的掘墓者,但就它所能表現出來的特點來說,它的確有著某些傳統文檔無法比擬的優勢。據王東臨介紹,idoc(智能文檔)是書生在其SEP數字紙張技術基礎之上增加了智能邏輯而形成的一種動態的“活”的文檔,在兼容傳統紙張特性(如簽名、蓋章后的不可修改特性)的同時又具備大量的智能特性。傳統電子文檔中所有數據都是靜態的,例如要將Word或者Excel里面的數據,通過數據庫來管理和使用,就必須重新錄入和校對;而idoc文檔里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與數據庫自動對接,也可以與用戶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對接。
目前,以智能文檔為突破口的數字紙張技術已逐漸形成產業市場,據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聯想研究院陽振坤教授介紹,目前國際上是以PDF作為較普遍的數字紙張標準,已經形成巨大的產業。而國內以智能文檔為契機的數字紙張標準正在形成。據業內人士透露,書生公司在這一領域產生的效益,2003年銷售收入就有1000萬美元,接近1億元人民幣,方正2003年在這一領域也有約2000萬元左右的進帳。這個數字幾乎就是目前數字紙張產業在國內的市場空間。
王東臨更是對數字紙張應用抱了相當高的期望值:“數字紙張市場我估計是千億量級,每年光是印刷復印紙中國就700多個億,另外,基于這些紙上的信息價值,少說也有幾千個億。數字紙張會產生質的飛躍,10年以后形成千億市場應該說問題不大!
誰將成為未來霸主?
正是源于智能文檔帶來的龐大數字紙張市場,書生公司與方正電子開足馬力奔向這一新興產業鏈。在idoc發布會上,記者看到,書生推出了圍繞idoc的書生Office整體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了SEP Writer、SEP Maker、SEP Scanner、Form Designer等一系列應用軟件。
記者在對方正智能文檔的了解中發現,兩家公司在技術構成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書生的智能文檔是SEP數字紙張技術與XML技術結合的產物,而方正則強調其CEB技術與XML技術的結合。
在方正電子相關的報道中稱:“不但書生公司的名氣比不得北大方正的名氣,而且,技術上也比不過方正!倍谑袌鰝鞑シ矫嬉幌蚍浅5驼{的書生這回也不甘示弱:“SEP技術從1996年開始做,已經有8年的技術沉淀,已經占有90%以上的電子公文市場,而方正電子不過是2002年才明白原來還有電子公文這一市場,才開始做CEB技術,不過是個跟隨者罷了!
無論雙方如何打口水戰,最終占領市場還得看具體的產品,記者原希望通過對兩家公司的解決方案的了解做判斷,但幾翻周折后發現,方正電子的智通文檔解決方案還沒有正式推出,所能看到的資料仍只是概念性和框架性的闡述。
盡管如此,書生與方正同時看好智能文檔的未來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至于智能文檔能否成為其顛覆傳統電子文檔的天梯,以及最終誰能沿著智能文檔這架天梯登上霸主地位,市場將會做出最終的裁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