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商業報道記者 陸媛 北京報道
安美爾集團卷入的所謂“造假”漩渦更多的歸因于它自身的管理困境,而不是象它所抱怨的那樣――因為媒體的“失實”報道而無辜遭受損失。
“造假”風波乍起 考驗安美爾危機公關
安美爾集團是華北地區有名的紙業大戶,創立于1996年,國企身份,2001年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進入國內生活用紙銷售前三名,其品牌聲譽在華北地區有可觀影響力。
安美爾品牌聲譽度受挑戰是起源于多家網站轉載了6月15日出版的《京華時報》上一篇關于安美爾集團的負面報道,題為“安美爾欠銀行近兩億債務 紙品大多產自小作坊”。該報記者通過自己的實地調查認為安美爾的大多數紙品產自經其授權委托的河北滿城小作坊式生產商,質量假劣,并得到安美爾集團原副總裁張輝的證實。
該報道引起地的質疑直接導致安美爾銷量大降――據安美爾集團高級副總裁王雪松說,第二天安美爾日銷量就從3400箱降低到100箱。
安美爾的危機公關啟動了。6天后,在其公開網站上刊登出集團總裁傅毅致全體員工公開信,承認“從安美爾的現狀來看,形勢都非常不容樂觀”,同時刊登的“嚴正聲明”中承諾公司產品質量,并指責媒體不負責報道。
安美爾第一步是針對其經銷大客戶。安美爾集團副總裁張洪說,集團為了挽回客戶信任,動用的緊急公關的措施包括請客戶參觀造紙廠區等。目前,大多數超市緊急下架的安美爾紙品已經基本恢復上架出售。
半個月后,安美爾集團于6月30日在京召開“關于《京華時報》失實報道的新聞發布會”,因事實證據準備不足而在會場上遭到數十家媒體群起質疑。負責安美爾集團的本次媒體公關事務的于爽女士解釋說:“我曾經建議過安美爾,認為需要搜集更多證據準備好再召開新聞發布會,但是安美爾集團總裁急于澄清此事。”
這是安美爾集團危機公關中的黯然失色之處。在其新聞發布會會場上,激烈的辯論交鋒之下,甚至最后有一位記者站起來宣布說:“無論真相如何,由于我們沒有看到任何令人信服的數據,你們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是失敗的!笔畮孜挥浾呒娂婋x場。
此時,安美爾集團高級副總裁王雪松不無尷尬地宣布發布會結束。
什么是加速“漩渦”旋轉的關鍵因素?
媒體報道使安美爾“漩渦”初步展現,而安美爾隨后進行的并不充分的信息披露則加速了“漩渦”的旋轉。
向媒體提供安美爾集團各種債務數據和質量假劣數據的是安美爾集團原副總裁張輝。顯然,身為內部人士的張輝所提供的這些數據大大加強了報道的可信度,而且,由于張輝的高級內部人身份,安美爾集團對這些數據的有效性的否認聲明顯得單薄無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采訪之前,張輝于5月19日被安美爾解雇。安美爾集團沒有公開解釋張輝的免職原因。安美爾副總裁張洪女士曾含糊提到:“由于張輝對集團的管理中存在自留地的問題,所以他被免職,當天我上任接替了他的職務。”
“據我們所知,安美爾集團的管理的確存在很大問題,這事情不是偶然的,而且他們需要向消費者道歉!眮碜怨ど蹄y行九龍山支行機構業務科的羅啟光科長和他的同事劉大慶今天向網易商業報道解釋他們所了解的內幕。
工商銀行九龍山支行同安美爾集團有數年業務往來,總計向安美爾提供了4000多萬的銀行貸款,并表示在安美爾風波后不會停止向其貸款。據上述兩位工行人士透露,另一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向安美爾提供的貸款總額總計8000多萬,所以安美爾的負債額是1.3億,而不是媒體報道中的近2億元。
羅科長表示,關于安美爾的造假風波發生后,他們作為貸款方,非常關注真相?蛻舻挠芰、資產質量關系到他們的貸款是否被降級的問題。
根據羅啟光科長和劉大慶的了解,安美爾的管理問題大約在于集團總裁、法人代表傅毅過于信任張輝,將主要財務權、銷售權交由張輝指揮,等查出張輝有假委托假銷售的嫌疑,再實行罷免,已經產生一定損失。
據接近安美爾高層的人士證實說,檢察院已經就此立案,但尚未追捕到張輝。
據劉大慶了解,張輝曾在李寧體育用品公司工作,于1997年被免職,免職原因是私自委托代工李寧體育用品,并利用工作之便將非授權代工的假李寧體育用品納入正規渠道銷售,從而牟利。
綜合觀之,張輝在安美爾的經營管理模式與其在李寧公司的模式似乎大有異曲同工處,不過,職業經理人的不成熟似乎不適合有且只有他一個人來承擔,他無法直面消費者。
有明確的一點是,無論如何,安美爾集團需要為其用人失誤向消費者和投資者道歉,因為張輝作為其重用的高級管理層,其經營管理行為加劇安美爾困境的同時給安美爾消費者和投資者造成了損失――以往那些從河北滿城無衛生證件營業許可的小作坊流出到正規銷售渠道的貼著安美爾統一包裝的紙品,已經在市場上部分銷售了――據報道,有些消費者從正規超市買到過這些品質低劣的正規包裝的安美爾紙品,安美爾集團總裁傅毅亦公開承認說:“我們的銷售額從這一年(指2003年,記者注)起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我們的產品品質也從幾年前引領生活用紙的潮流到今天產品質量出現波動,顧客投訴頻率增加,我們的美譽度正受到來自我們自身造成的重大傷害!
傅毅在21日致全體員工公開信中坦承集團經營管理的三點失誤,一,“產品質量出現波動”;二,“2003年的切款案子,給我們的經營、客戶網絡和員工生活也造成了非常直接和沉重的影響,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保蝗,“但從半年多的運行情況(指2003年10月安美爾集團試運營了內部模擬產權改制和轉換經營機制的經營模式,記者注)來看,有的投資公司效益明顯好轉,而有的投資公司效益則出現了倒退,甚至業務停頓的現象,為什么同樣的政策出現不同的效果,其中更深層的原因是什么?這是我們大家都在深深思考和有關部門正在有計劃地詳查的問題!
從傅毅的表示來看,媒體的“失實”報道只是雪上復加的一次霜。但是即使是脆弱的假象,也能證明本質并不堅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