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宇科技開發服務中心經理、全國新長征突擊手武紹亮經過8年研究,創造了“無污染生態平衡造紙法”,從而解決了我國造紙行業規模較小的企業治污難題。
無污染生態平衡造紙法用特定的多種菌群降解植物秸稈纖維間膠結物的生物制漿法,代替傳統的化學制漿,從源頭上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大量試驗證明,稻、麥的秸稈,棉桿、蘆葦及15種楊樹枝條、松樹枝干都可以用此法制成紙漿。經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權威部門檢測,其質量大多超過國家優級品標準。
用生物制漿生產的原色紙、瓦楞紙、書寫紙等,耐折度、耐磨度、耐斷度、環壓強度技術指標全部達到或超過了國家標準。
用生物制漿法建廠,其規?筛鶕數卦腺Y源決定。例如,有6000畝稻、麥或速生林,即可建一個年產3000噸的紙漿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沉淀后,上層清水再循環使用,沉淀物可生產飼料2000噸和有機肥料3000噸,殘渣可生產固沙劑。這些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又可以大大增收。一個廠約用200個農民工,使當地農民增加了穩定的收入。
由于生物制漿法沒有任何污染,才有可能將制漿廠建在原料產地,從而減少了運輸和貯存原料的費用。生物制漿法使造紙工業走進農村,工農結合,種養結合,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鏈,融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為解決“三農”問題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無污染生態平衡造紙法已通過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中國農科院農業自然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的可行性評估,在申請專利后,被評為第十屆全國發明展覽會新技術產品金獎。(邱豫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