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rupa 1995以來,數字化印刷一直是掛在業內人士嘴邊的熱門話題,也是眾多企業的努力方向。從數碼相機、桌面出版,到數碼打樣、CTP直接制版,再到數碼印刷,包括CIP3/4在內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已經逐漸由概念轉為企業發展的有力武器。但是,這場轟轟烈烈的數字化印刷革命到底在國內進行到何種程度,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總結。在《數碼印刷》雜志的“數字技術在中國印刷業的應用”調查結果出來之際,本刊記者第一時間內采訪了印前專家張桂蘭老師、信華精密制版(上海)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沈南平和杭州影天快速印務有限公司印前部主管朱培森先生,請他們分別從專家和企業的角度來談一談自己對于數字技術應用現狀的看法。
印前更上一層樓
從桌面出版技術的應用算起,數字化技術在印刷業真正的發展時間大約為10年。總的來看,這10年來我國印刷業的進步還是比較快的。
從印前、印刷和印后來看,印前的數字化步伐要邁得比較早,也邁得比較大。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印刷企業都有印前的基礎。當初,從引進電分機開始,許多企業都可以獨立完成組版、制版、印刷及印后等整個流程。所以印前的數字化技術,從桌面出版技術的普及開始,一直運用得比較好。同時,也正是由于印前設計的投資相對較少,桌面出版和數碼打樣也不需要太多昂貴的設備,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許多印前輸出中心,對印刷企業產生很大的沖擊。目前,80%以上,甚至此次調查的所有企業幾乎都已實現印前處理的計算機化。
而從此次調查的數據看,在制版和印刷方面,還是傳統的制版機、膠印機所占的比例比較大,CTP和數碼印刷在印刷企業的應用要比想像得慢,普及率不高。雖然各大廠商不斷地推出越來越多的CTP、數碼印刷設備,但是在國內的印刷企業中還沒有很快地使用,這其中有幾個原因:一方面是經費的問題,CTP、數碼印刷設備的價格還是比較貴,不像桌面出版和數碼打樣設備只需要幾萬元。而現在一般的印刷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資金都比較緊張,底子比較薄,從調查數據來看,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所占比例較大,所以在投資數碼印刷、CTP直接制版方面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相對而言,報社的廣告收入很多,有資金可以投入到昂貴的CTP設備上來,而CTP又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帶來更好的效益,實現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是人們的認識還不能很快地跟上技術的發 展。就拿色彩管理來說,盡管早就開始強調色彩管理,但色彩管理并沒有人們想像中運用得那么好。這和資金的關系不大,色彩管理的軟件和工具并不貴,主要是企業并沒有認識到色彩管理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因為現在客戶都強調產品的外包裝,所以包裝印刷企業要比書刊印刷企業在色彩管理方面重視和運用得多一些。
同樣的,在數碼印刷機的應用方面,還有一些人為像"數碼印刷的質量不及膠印"這樣的觀點所束縛。其實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雖然數碼印刷的效果和膠印效果有一定的區別,但造成這種觀點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人們固守于原有的傳統印刷的判斷標準,在主觀上首先就"抗拒"這一新技術。
總的來看,印刷企業的數字化進程一直在向前推進。國內的企業從現實的角度考慮,應該把色彩管理工作抓好。這項技術投資少,見效快,能將企業的產品質量提高一個檔次。
數字技術的應用和企業的效益成正比
杭州影天剛開始創立時,就把自己定位于向高、精、尖企業方向發展。當CTP技術剛剛引起人們的注意時,公司便于2000年引進了克里奧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和CTP設備。
從影天目前自身的情況來看,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和企業的效益是成正比的。因為現在印刷業發展的大方向是數字化和網絡化,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在數字化、網絡化方面起步比別人早,發展比別人好,那么,就會吸引更多的客戶。雖然剛開始時,公司走過一些彎路,有些客戶對CTP技術不了解、不接受,但是,在公司逐步掌握CTP技術,能夠為他們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之后,業務不斷增加。如今,CTP和數字化工作流程已經成為影天參與市場競爭和品牌宣傳的一個亮點。
在影天,數字技術主要體現在網絡環境、數碼打樣、CTP制版及CIP3的使用等方面,數字化流程是一個整體,不能忽略任何一個方面。就拿數碼打樣和CTP來說,要上CTP的話,數碼打樣必須可靠,而數碼打樣要做好,就必須從圖像輸入時就做好色彩管理。目前,影天CTP制版印刷后的效果還不能與數碼打樣的效果達到百分之百的一致,除了由于數碼打樣和印刷本身技術原理不一樣外,還因為印刷效果要受到沖版機、印刷油墨、潤版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果實現數字化生產,用數據來說話,這種影響就會大大減少。
此次調查數據顯示,國內企業對于CIP3/4的重視還不夠。這是因為國內印刷企業相當一部分活件是接受外來的膠片而制版、印刷的。對于這些膠片,要使用CIP3/4,就必須將膠片曬版后,用專門的設備對版面上的數據進行讀取,再將這些數據傳送到印刷機。而目前這種讀取設備的價格比較貴,一般企業很少去購買。目前,影天已經使用CIP3,但主要是用于由公司自己進行印前處理、用CTP制版的一些活件。以印前處理的數據為基礎,采用三菱公司專門的CIP3軟件,將油墨數據反映到印刷機上,在印刷之前,便將每一個通道的油墨調好。
公司目前主要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印刷環境中,原來的設想是在網絡開發的基礎上,讓客戶通過網絡將付印文件發給公司,公司對文件進行適當的處理后,由客戶通過網絡來確認,并將意見反饋給公司,公司再根據意見進行制版、印刷,客戶可以在線查詢訂單的處理過程。雖然公司從2001年開始就在進行網絡的建設,但目前還是困難重重,設想還不能很好地實現。一方面是客戶的觀念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客戶的技術和設備跟不上。事實證明,要帶動 客戶共同進步,僅僅依靠一個印刷企業的努力是不行的。
數字化工作流程能夠進一步降低人為因素或環境對整個流程的影響,但是在數字化工作流程的建設方面,印刷企業常常會遇到與原有設備的接口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在上設備之前,最好能最大范圍地考慮印前、印刷、印后的接口問題,這樣整個流程就會運行得比較順暢。影天原來使用的是海德堡的設備,后來之所以引進克里奧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和CTP,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海德堡與克里奧以前是合作伙伴,它們的接口有相通之處。
數字技術在國內應用的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尤其是CTP,隨著版材的本土化供應和價格的下降,應用的企業會越來越多。但是在人才和技術方面,還需要下大力氣去解 決。國內在數字化印刷技術方面的培訓還是比較少,即使設備廠商會提供一些培訓,也是理論性較強。在引進數字化設備之前,企業應該考慮到是否有更好的人才和技術力量能夠讓這些設備真正發揮作用。此外,還要對客戶做好培訓工作,要和客戶經常交流,將客戶納入到整個數字化工作流程中來。同時,隨著環境、設備和材料的改變,數字化工作流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更新和調整。
建設數字化生產的系統工程
此次調查結果反映了現在中國是個印刷大國、但不是一個印刷強國的真實面貌。市場和人才是造成數字化技術運用不平衡的主要問題。因為中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 衡,而源于地域經濟實況的印刷產品要求及各個企業的市場定位有高中低之分,這就決定了各個企業內部設備的數字化構建框架有比較大的區別。某些經濟較落后地區的市場發展不成熟。科技教育的落后造成人才的短缺,這兩個主要因素是導致應用數字化技術還不能全面、健康展開的根本原因。
印刷企業要進軍高端印刷產品市場,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就必須要在營銷、生產、管理技術上形成一條靈活、敏捷、科學、通暢的知識流。
在理念上,數字化生產建設是在新的形勢下的系統工程學。管理者要用系統論的思想來指導工作,要用運籌學提供數學工具,以計算機作為運算工具,要實現(系統論+運籌學+電腦應用技術)×藝術審美=數字化印刷的系統工程學。
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對于調查報告中所提的各項生產工具、軟件及配件的應用,要綜合高端產品市場的需要與自身掌握的能力及資金的狀況等因素來配置。比如數碼相機、掃描儀、CTP、數碼打樣等是一個完整的系列,不能分割開或者中間漏掉一個環節。比如,ICC在柔印制版中的應用,必須結合柔印網點增大率很高的特點來應用才有現實意義。因此信華公司的ICC是與DGC(網點增益補償)同步結合探索的,把DGC看作是印前ICC的延伸,并在柔印機生產中予以落實。
現代化企業和傳統企業最重要的區別之一就是在時間的價值觀上不一樣,因此,要將基礎網絡化環境和數字化工作流程的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建設來認識和抓好。
對外要利用互聯網拓展業務渠道,保證與客戶及時、順暢地溝通與交流;在企業內部,要建設好局域網,來保證各個工種、工段、工序之間迅捷的信息傳輸。
還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科技上的進步和設備、材料的改進,雖然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但是它絕不會自動地提高產品的檔次,因為如果思維還停留在舊的時代、舊的設備上,新的生產工具、軟件和材料就會給你造成麻煩。所以說,光有錢去買好的設備并不代表企業的技術先進,關鍵還在于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的觀念和思路要轉變。企業要把重點放在人的觀念上,要永遠面對事實,從實際的角度去思考企業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