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趨于多樣化
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副會長閃淳昌說,包裝設計已進入電腦時代。傳統的包裝設計方法因設計速度慢和準確性差,已不能適應競爭激烈的商品經濟。如今,一個新產品從開發到進入市場的周期越來越短,包裝結構、形式也日趨多樣化。有時一個產品為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消費群體,需要有多種形式的包裝,從創意、色彩到規格、材質、制作方法,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為及時把握市場機遇,須憑先進的手段迅速設計出市場需要的包裝產品。包裝設計者同時還須知道相關的包裝制作工藝,如何選材,如何利用現代化的包裝制造設備,如印前工藝設備、印后處理設備等。
總之,未來的包裝設備更多的是利用現有的各包裝及包裝圖案,加以取舍,進行合理組合,而不是像傳統的包裝設計那樣,從頭構思,從零開始。 借鑒和組合是未來包裝設計的主流。而設計人員的欣賞能力是包裝設計成敗的關鍵。
包裝工藝趨于簡單化
閃淳昌說,現代科技應用于包裝領域,使很多包裝工藝得以簡化,更加科學合理。
包裝工藝主要指包裝制作過程中的制造工藝,包裝工藝的發展是依助于相關科學的發展得以實現的。例如包裝的成型工藝、包裝的粘合工藝、包裝的印刷工藝、包裝的整飾工藝等,都經歷了一個改進完善的過程。包裝的成型工藝,包括金屬包裝的成型、塑料包裝的成型、紙品包裝的成型以及其它復合材料包裝的成型。其中,過去塑料包裝的擠壓、熱壓、沖壓等成型,已逐漸用到紙包裝的成型上;過去的紙板類紙板包裝壓凸(凹)成型較為困難,現在已基本解決;塑料發泡成型技術已被廣泛用于紙模包裝制品的發泡與成型,使過去不能用紙包裝的產品也用上了紙類包裝。
包裝印后處理工藝更加科學與適用,包裝性能和效果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例如,過去的包裝表面處理中涂蠟、覆膜工藝已逐漸被表面過膠(噴膠處理)取代。這是因為涂蠟表面光澤度欠佳,而覆膜中的單面覆膜易使包裝制品產生翹曲變形,采用雙面覆膜則給后道工序的裁切帶來一定困難。
包裝干燥工藝也由過去的普通熱烘轉向紫外光固化,使干燥成型更加節能、快速和可靠。
包裝印刷工藝更加多樣化,特別是高檔商品的包裝印刷已采用絲網印刷和四印。還有防偽包裝制作工藝,已由局部印刷或制作轉向整體式大面積的印刷與制作防偽。
包裝機械趨于智能化
閃淳昌說,包裝機械是我國包裝工業發展速度較快的門類,和食品機械一樣已發展成為我國機械工業的十大門類之一。
包裝機械發展總的趨勢:目前包裝機械的特征趨于“三高”——高速、高效、高質量。發展重點趨于能耗低、自重輕、結構緊湊、占地空間小、效率高以及外觀造型適應環境和操作人員心理需求、環保需求等。
國外包裝機械發展的趨勢是,體現了現代化先進包裝機械的高新技術,特別是科技及經濟發達的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生產的包裝機械及設備,其技術伴隨著科技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近些年,發達國家一方面為滿足現代商品包裝多樣化的需求,發展多品種、小批量的通用包裝技術及設備,同時又緊跟高科技發展步伐,不斷應用先進技術,發展和開發應用高新技術的現代化專用型包裝機械。所應用到的新技術有,航天工業技術(熱管類)、微電子技術、磁性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傳感技術(光電及化學)、激光技術、生物技術及新的加工工藝、新的機械部件結構(如錐形同步齒形帶傳動等)、新的光纖材料等,使多種包裝機械趨于智能化。
國內包裝機構發展趨勢是,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創新,產品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這些包裝機械產品正在向機電結合、主輔機結合、成套連線方向發展。我國包裝機械產品在開發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如何面對國外企業及外資企業的競爭,如何根據中國國情,提高產品“三化”水平,做到工作高速化、包裝產品規格多樣化、提高可靠性以及如何使食品和藥品包裝機械達到無菌化;在提高包裝機械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前提下,走向機電一體化、控制微機化;運用可靠性設計、優化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先進的設計方法,研制組合式、模塊式等先進機械與部件(零件),提高產品的工藝水平以及“三化”水平;同時與國際質量體系相結合,大力發展與包裝機械配套的各種自動檢測技術與設備。目前,我國在包裝機械方面與先進發達國家相比,某些加工工藝、某些元器件還有差距,有些關鍵性的材料還達不到要求。因此,這方面將是我國包裝機械領域未來應重點突破和解決的問題。
包裝材料趨于可溶化
閃副會長認為,包裝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包裝材料的性能。沒有好的包裝材料就不可能有好的包裝產品。包裝新材料與包裝新技術是包裝企業或科研院所首要的追求,現在很多新產品和新工藝必須要有新的包裝材料與之配套,方可達到很好的包裝效果。
基于環保要求,污染環境不利于環保的包裝材料亟待更新。新<BR>型的包裝材料正在開發,有的已初見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一是以EPS快餐盒為代表的塑料包裝將被新型的紙質類包裝所取代。很多地方由于受塑料包裝廢棄物的危害,像EPS快餐盒這類用量大、難以回收和處理的塑料包裝已受到限制,國家已下發文件將之列為重點被替代的包裝制品。以紙漿、植物纖維為材料生產的新型包裝應運而生,并被國家列入重點推廣項目之一。被替代的EPS類包裝制品還包括Eppl業包裝襯墊。
二是塑料袋類包裝材料正朝可溶性的無污染材料方向發展。很多城市相繼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包裝),所以不污染環境的塑料包裝材料亟待研究開發,如復合材料中的復合塑料膜、各種表面覆膜等。
一些可替代現有塑料包裝材料的新型材料的研究已取得進展,如水溶性塑料薄膜以及可降解的其它各類塑料薄膜等已開始應用,特別是一些國外企業正瞄準中國龐大的市場。例如,日本一些企業開始在我國尋求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生產可溶性塑料薄膜。
三是木包裝正在尋求替代包裝材料。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在中國出口產品木包裝中發現“天牛”為借口,限制我國產品出口,凡是用木包裝的產品必須進行復雜的特殊處理或用其它材料代替。由于成本價格等問題,即使采用重型瓦楞紙箱也難以勝任,因此目前我國已在進行攻關,推薦用蜂窩紙板箱代替,但必須解決包裝箱能承受的重力和裝卸強度問題。
很多包裝新技術是建立在包裝新思維之上的。包裝新思維是超脫現有的包裝技術與產品,將其它相關技術組合應用到包裝上形成新的包裝技術。這方面的技術有幾大類:
包裝固化技術——固化與干燥能源的更新,從熱轉向光;包裝切割成型技術——新型切割與成型器械;包裝與加工結合技術——包裝與加工相結合;包裝功能借用技術——包裝功能超出包裝,具有增值作用;包裝功能保護技術——在包裝材料中加入保鮮、殺菌、防潮、防靜電、防異味等功能性成分。
除上述五方面外,還有其它一些技術,如活鮮物的包裝技術(對有生命的包裝物進行包裝)。另外,隨著包裝新材料的出現,一些包裝過程中的技術也有了新的變化。如自枯拉伸纏繞膜的出現,使裹包、收縮、捆扎等工序合為一體,操作得以簡化而且快捷。
上述最有前途的是包裝加工結合技術。它解決了很多處理工藝,直接借用包裝機理,實現包裝加工一體化,使包裝更具潛力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