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四川省召開岷江、沱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會議,決定在責任、時間、措施、投入、監管“五落實”的前提下,今年重點抓好食品、化工、印染、制革和再生紙等行業的污染整治,積極探索建立工業污染整治長效工作機制和環境保護預警機制。省委常委甘道明、副省長楊志文出席會議。 甘道明受省委副書記、省長張中偉委托,在會上宣讀了張中偉的書面講話。張中偉在書面講話中指出,今年3月和5月,沱江流域連續兩次發生特大和嚴重水污染事故,這兩次事故是企業環保意識差、部門監管不落實、地方執法不逗硬和應急措施不健全造成的。我省應該吸取這些深刻教訓,站在保護和發展先進生產力的高度,提高對環保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各級政府、企業重視和解決環保問題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整治作為一場硬仗來打,務求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
張中偉強調,環境保護工作中,防治工業污染是“重頭戲”,我省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治理污染要從實際出發,重點抓好“三江”治理,“三江”中又要特別突出岷江和沱江。為認真推進岷江、沱江流域水質污染整治工作,省政府與“兩江”11個市州政府簽訂了工業污染源整治目標責任書,將其中的431戶水污染物超標排放企業的整治納入2004年省政府對有關市州人民政府的政務目標考核范圍;同時,對431戶以外的應該整治的企業,也要按相同的要求進行整治。
張中偉指出,工業污染源是主要污染源,涉及行業多,點源分散,治理難度大,全省各地要在責任落實、時間落實、措施落實、投入落實、監管落實的前提下,鞏固造紙污染防治成果,重點抓好食品、化工、印染、制革和再生紙等行業的污染整治,積極探索建立工業污染整治長效工作機制和環境保護預警機制。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實現達標排放的必須關停,對縱容包庇企業超標排污者,依法從嚴追究責任,堅決杜絕再次發生重特大污染事故。
甘道明在講話中指出,各市州黨委政府、各部門要認真貫徹這次會議精神,要認識到“兩江”流域的治理任務十分艱巨,只有逗硬措施,明確責任,加強監督和檢查,才能確保2002年省政府提出的,用3—5年時間還岷江、沱江“一江清水”。
楊志文代表省政府與岷江、沱江流域范圍內的成都、自貢、瀘州、內江、樂山、德陽、資陽、宜賓、眉山、雅安、阿壩等11個市州主要領導,簽訂了“兩江”流域工業污染源整治目標責任書,并進行了工作部署。(記者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