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天盼著過‘環境日’,今年的世界環境日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我的產品還是壓在庫房,工廠依然停工……”6月9日,一提到他的“保潔廠”,馮建義便傷感起來,他不明白,為什么國家經貿委于1999年2月明確規定一次發泡塑餐具于2000年底淘汰,但直到今天依舊是“白色污染”一統天下。
45歲的馮建義是石家莊市橋西區東良廂村人,多年來一直關注環保事業。2000年,經多方考察,他投資建起一個生產紙質餐盒的“保潔廠”,然而,這個廠從投產到現在的四年間,基本處于半停滯狀態,只去年非典期間火了兩個月。
馮建義說,建廠之前,他做生意已經積累了40多萬元錢。通過看報等途徑,他了解到“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很想做點事情。到深圳、廣州、南京、上海等城市考察后,1999年開始籌劃制造紙質餐盒的“保潔廠”,并于2000年10月正式投產。
但產品出來后,讓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更多的人選擇只有幾分錢的塑料發泡餐具,他的紙質餐盒只有躺在庫房里睡大覺。生產一個月的產品,就要賣一年。每一次投入積壓著,流通不起來,后又因資金周轉困難,購不來原料也生產不出來產品了,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每個月馮都到石家莊市內50多個高檔賓館走一趟,看看是否需要他的產品,不過事實很殘酷,大家都在算一筆經濟賬,有幾分錢的產品,就不選擇2角錢的。
當馮建義給記者打開他停工多日的廠房時,他流著眼淚抹去了辦公桌上的塵土。其他同行們已經放棄了原來的選擇,關門破產了,但是馮建義還是撐著,他堅信環保產品總會有市場的,他也不甘心斷送自己的“綠色”事業。(記者 劉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