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沱江的二度污染把四川省政府再一次推到了聚光燈下。
“我代表省政府和張中偉省長,向受災群眾深表歉意和慰問!彼拇ㄊ〉谑畬萌舜蟪N瘯诰糯螘h上,劉曉峰副省長深刻檢討,“我們工作沒有做好。” 在一周前的沱江污染現場會上,當著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面,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和省長張中偉也向受損群眾表達了歉意。
在四川歷史上,省委書記和省長一起道歉,這還是第一次。
人大首次質問沱江污染
因為沱江污染事件導致省政府公開致歉,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永順直言“沒有預料到”。
今年2月下旬,因川化集團違法排污,發生沱江特大污染事故,造成沱江死魚50萬公斤,沿岸內江、簡陽、資中三地上百萬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
3月下旬,劉主管的人大城環資委主動給主任會議請示報告,要求聽取省政府關于沱江特大污染事故的報告。
“如果請示得到主任會議同意,那政府就來做報告;如果被否了,人大也就聽不成了!眲⒂理樃嬖V記者。
事情的進展非常順利。劉永順透露,從動議請示到委員會通過再到人大主任會議同意,“前前后后也就是十來天,在主任會議上也沒有哪個人說沒必要請示”。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政界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城環資委的請示,省政府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來人大作報告,“很可能是在事件處理完畢,畢竟有些涉案人員還在走司法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2年,四川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就作出了決議,要求到2000年底,還沱江一江清水——結局充滿了喜劇性,但還遠不止于此。
4月13日,四川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在原定17項會議議程外,增加了一項“特別”議題——就沱江特大污染事故情況,分管環保的劉曉峰副省長代表省政府做報告。
劉曉峰首先表示事故處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沱江污染目前已基本消除,沿江市縣已全部恢復在沱江抽取飲用水。事故原因也“已查明”:一是川化股份公司擅自強行違規進行試生產;二是基層環保部門責任心不強、監管不力;三是枯水季節,沱江水體自凈能力差,致使危害加重。
與三大原因“相映成痛”的數據是,直接經濟損失約2.2億元、沱江生態環境需要5年才能恢復事故前水平、沿江地區近百萬群眾飲水中斷達26天……
有媒體報道,除唐山大地震外,這是共和國史上唯一的一次大面積停水。
為了吸取事故教訓,劉曉峰表示,省政府將對環保系統進行集中學習整頓;制定有關規定,對違法排污企業實行嚴厲制裁;在大中城市建立應急水源和備用水源等。
省環保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與3月28日劉曉峰在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比起來,“4月13日的報告已經很深刻、很客觀、很全面了”。
“3.28”講話,劉首先也總結了成績:2003年,沱江水污染治理取得重大突破,“應關的32家造紙企業全部關閉,應治的30家企業基本完成了任務”。
但“4.13”報告并沒有讓絕大多數的人大代表們滿意。
“不光是我個人不滿意,大多數委員都不滿意!眲⒂理樃嬖V記者,“首先,不追究責任人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就對不起沿江幾百萬人民!其次,報告中的解決措施不得力,誰能保證下次不會出現類似事故?”
4月15日,省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第三組分組審議會。
在審議會上,劉永順發言指出,報告對事故的善后處理表揚多,處罰部分寫得太少。他建議人大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牟緒珩也認為,報告中只對川化股份處罰100萬元,并未提到對相關責任人查處,僅僅用“責任心不強,監管不力”就一筆帶過,這不行。
人大代表張世昌直接表示,省政府應公開向全省人民道歉。
問責到底與二度污染
要求省政府在人大常委會上重新作報告,63歲的劉永順坦承次數不多,“之所以要追究處理責任人,主要是‘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違法排污。”
四川省環保局宣教處張處長告訴記者,按川化廠去年的生產能力計算,一年下來治污費至少需要500萬元。但川化廠如果違法排污,如果沒有出現像沱江污染這樣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一年下來的罰款總額還不到500萬元的一半。
按照我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43條第2款規定,“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按照直接損失的2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20萬元”。
“就是每個月罰它川化廠20萬,一年也不過240萬元。”張處長無奈地表示,“川化股份總資產約18億元,2003年銷售收入約10億元,利潤達8800多萬元,240萬元簡直就是‘毛毛雨’!
沱江特大污染損失2.2億元罰款100萬元,劉永順們自然很難接受,但根據《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43條第1款規定,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3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爸涣P款而不追求直接責任人顯然不足以懲前毖后!
人大代表們堅決的問責要求得到政府認可,是在27天后。4月3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開鄉以上干部參加的全省電視電話會議,公布了對12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決定。
但省政府對人大常委會再次報告,卻推遲到5月31日。其間故事又是頗多曲折。
5月2日,數十公里沱江再次遭到嚴重污染,震驚了省委、省政府和國務院。
據省環保局調查認定,污染主要是由位于沱江支流球溪河上游的眉山市仁壽縣東方紅紙業公司偷排、超標排放廢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90萬元。
劉永順把省政府的致歉與沱江二度污染看作是一種“巧合”。但不可否認,短短兩個月內,兩次水污染事故“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它徹底暴露了四川省環保工作中的軟肋。
6月3日,記者在東方紅紙業公司看到:偌大的廠區早已沒有了往日的生氣。一個大門被剛砌起來的一堵墻封住,側墻上“再創新功”的紅字格外刺眼;另一個大門,門衛坐在長條凳上靜靜地摳著腳指甲,不遠處空曠的廠區里,停著兩輛裝滿麥草的大卡車……
如果不是撞在槍口上,誰能想到這個從幾十個人發展到目前的650多人、由年產量500噸發展到2萬噸、活了27年的鄉鎮企業會在一夜之間“壽終正寢”?
讓我們來看看它曾經“輝煌”的歷史——
2003年,東方紅紙業的銷售收入在四川30家造紙公司中排第18位,公司曾多次被縣、市、省評為“先進企業”、“明星企業”、“科技先進企業”、“省鄉鎮企業造紙行業20強”;甚至還被評為“全國科技成果交流會名優產品”、“全國先進鄉鎮企業”等。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企業,用國家環保總局一位高層的話說,卻是“公然挑釁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的一個典型”。
自2003年以來,省環保局局長曾3次親自帶隊赴東方紅紙業督察,要求對現場查處的問題立即停產整改;省環境監察總隊也曾6次赴該公司現場檢查,對其偷排問題作出了罰款。
“看,這是啥?張文藝(東方紅紙業總經理)說能喝,讓他來喝啊!”順著仁壽縣寶馬鄉村民楊鋒手中的竹竿撥開去,白森森的泡沫底下暗綠色的河水惡臭一片——50米外,正是東方紅紙廠的一條小水溝。
球溪河是沱江的一條主要支流,一位承包東方紅紙業基建工程的包工頭告訴記者,仁壽縣的一些造紙廠、肉聯廠、石材廠、水電設備廠、氮肥廠等,每年向該河上游的主要支流直接排放各種超標廢水多達2000多萬方,各種污染物2萬多噸。
“其實,東方紅紙業也有點冤!睋摪ゎ^了解,“整個球溪河流域有4家紙廠,另3家都在資陽市,搞的是機械制漿,比蒸球制漿污染嚴重得多!
5月11日,眉山市政府、仁壽縣委對8名相關責任人作出了處理決定。
政府考驗
東方紅紙業之后,事情似乎正悄悄起著變化。
5月24日,曾培炎副總理來到了沱江特大污染事故現場。據知情人士透露,他告訴受損群眾代表,“看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你們辛勤勞動的成果被毀,我和你們一樣感到十分痛心!
也正是在事故現場,四川省委書記和省長一同向受損群眾表達了歉意。
5月31日,手執《關于沱江污染事故情況的再次報告》,劉曉峰再度走上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報告席。此時,他的報告長達16頁,其中關于事故發生原因及反思的篇幅近半——而在“4.13”報告中,這部分內容不足一頁紙。
在報告中,劉曉峰代表省政府首次公開表示道歉,并提出“五大反思、四大措施”。
在“五大反思”中的“認識不夠”上,劉表示,沒有像抓經濟發展那樣抓環保工作,“有的地方政府制定一些與環保法律法規相違背的土政策;有的以降低招商引資條件,使一些外地污染企業向我省轉移”。
在“四大措施”中,劉提出了工作重點,還提出如何落實責任和強化監管等。
對再次報告,劉永順表示“還算滿意”:“對政府而言,道歉也不是什么壞事。加上環保是塊塊管理,分管環保的劉副省長一個人也處分不了人。現在好了,劉副省長以后工作將更容易開展!
“用慘痛的教訓,我們換來了環保部門即將來臨的春天!笔…h保局張處長告訴記者,“因為地方環保部門下屬于地方政府,在環保系統內有這么一句話——有的頂得住坐不住,有的坐得住頂不住——現在地方政府對環保高度重視了,對我們基層工作有好處!
6月2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聯組審議“5.31”報告。作為聯組審議的主持人,劉永順稱在他的記憶中,這應是四川省人大歷史上的第一次。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的議事規則,聯組審議要求省政府至少來一位副省長,省高法和省高檢也至少來一位副職。如果是分組審議,要求就沒有這樣高。
在近3個小時的聯組審議過程中,9位常委會委員分別作了發言:有滿意,也有不滿意;有肯定,也有質疑。
省人大城環資委主任周登全對能否在2005年還沱江一江清水提出質疑,“沿江的53個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場)才僅僅列入規劃,能否在一兩年內建成尚難確定。”
陳恩美常委談到,“4.13”報告中有一段講“把握宣傳輿論導向”——政府失職給人民帶來災難,還強調控制媒體,這是不明智的。“5.31”報告刪去了這個段落,令人滿意。
劉永順則希望政府說到做到,“‘五大反思、四大措施’的提出,只是完成了工作的1%;反思到什么程度、措施落實到什么樣子,還要靠99%來說話!
路,顯然還很長。據有關部門調查,流域面積占全省面積34%、流域人口占全省人口54%的沱江、岷江,接受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四川省的2/3。
在此背后,一個令省環保局尷尬的數據是:全省181個縣(區)中,其中58個壓根就沒有環保局。而這些縣(區),絕大多數恰恰就處在金沙江、岷江等流域。(記者 何忠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