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10年投入600多億元巨資,淮河水質似乎“原地踏步”,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環?偩重撠熑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淮河流域確實存在著污染反彈。
環?偩志珠L解振華說,由于一些企業違法排污,造成一些支流被污染,出現了污染反彈的現象。但淮河流域的污染防治也取得了不容忽視的進展,從1996年到2003年,淮河流域的GDP增長了134%,但水體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卻降低了50%。
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說,如果沒有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很難想象淮河現在是什么樣。就水質而言,2003年,淮河58條主要支流中有29條河流的COD和氨氮入河量達到了“十五”計劃的控制目標。從整體上看,淮河流域的污染物中,COD的排放量削減十分明顯,但氨氮的削減目標完成得很不理想。
汪紀戎還分析了影響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幾個重要因素:
——流域自凈能力基本喪失。淮河流域的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3.5%,水資源占全國的3.4%,耕地卻占到全國的15.2%,人口占全國的16.2%,水資源的利用率超過60%。流域的水資源被幾千個閘壩分割控制,調控能力極弱,生態環境用水缺乏,水體自凈能力基本喪失,這是淮河流域水質變化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流域內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仍然是以重污染行業居多。目前,淮河流域內造紙、化工、飲料、紡織、食品五個行業產生的COD和氨氮卻占到工業排放總量的78.4%和94.2%。其中造紙行業的經濟貢獻率僅為3.6%,其排放的COD卻占到了47.5%;化工行業的經濟貢獻率為9.4%,其氨氮的貢獻率卻占到了77.3%。
——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不正常運行。目前淮河流域內生活排放的COD和氨氮都占到四分之三左右,但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部分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也不正常運行,這是淮河水質改善不明顯和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企業偷排、暗排超標廢水的事件時有發生。近期環保執法人員在流域各省的暗查中,已查到很多偷排、暗排的企業。
環保總局負責人表示,淮河流域排放的污染負荷目前仍然超過水環境的承載能力,需要大幅削減。要根本解決淮河污染問題,就要求各級政府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嚴格按照水環境的承載能力來組織當地的經濟社會活動。另外,有關方面還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企業能夠真正治污保生存、求發展,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