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伊利股份(600887)銷售總成本中有40%是包裝。
最近,跨國公司瑞典利樂包裝公司(TetraPak)利用占有中國95%的無菌包裝市場的壟斷地位,采取捆綁銷售等不正當競爭一事,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業內外人士關注。
據悉,目前伊利、光明、三元、蒙牛等乳品企業均是利樂公司的客戶,這些乳品加工企業的巨頭在使用利樂公司生產的無菌灌裝生產線的同時,還必須使用利樂公司生產的包裝材料。專家認為,利樂公司采取的這種“罐裝機與包裝材料捆綁銷售”戰略,剝奪了中國乳品企業對于紙盒生產廠商及其產品、價格的選擇權,正在影響中國乳品業的健康發展。
捆綁銷售戰略
瑞典利樂公司自1979年向中國廣東佛山售出首臺“磚形紙盒無菌罐裝機”,從此開始不斷加強在華發展速度,并從單一地出售罐裝機擴大到延伸產品,包裝材料以及零部件供應等領域。該公司至今已在中國銷售出千余臺罐裝機,取得中國罐裝機市場95%的份額,可以說,利樂公司在中國的罐裝機市場取得了壓倒性壟斷地位。
利樂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前期,該公司以罐裝機銷售為其主要實現盈利模式。第二個階段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該公司在中國建立了包裝材料工廠后,逐漸將實現盈利模式從罐裝機轉化到包裝材料領域。瑞典利樂公司采取的戰略為“罐裝機與包裝材料捆綁銷售戰略”。
該公司利用以上捆綁銷售所產生的后果是:客戶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無權選擇其他包裝材料公司,并迫使罐裝機客戶長期以來使用該公司的包裝材料,達到排斥其他競爭對手的目的。該公司還采取了其他一些手段,包括:在其罐裝機與包裝材料上分別建立識別該公司包材的特殊裝置與標識,以人為設置障礙的方式,排除其他競爭對手進市場;以停止、限制供應罐裝機零部件相威脅,迫使客戶不敢與其他競爭對手訂購物美價廉的包裝材料等。
損害市場發展
目前,中國無菌紙盒年消耗量約為100億包的耗材,折合人民幣約40億元,約占全球市場的10%份額,而且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遞增,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市場潛力十分巨大。由于液態食品無菌紙盒包裝所具有的優勢,使其成為中國液態食品包裝的主流,發展潛力尤為強勁。近年來,隨著中國民族工業經濟的發展,部分包裝材料生產企業已經掌握了無菌液態食品包裝材料的制造技術。但是由于利樂公司濫用其罐裝機市場的壟斷地位,擠兌和打壓包裝材料市場競爭參與者,致使其他企業無法進入市場參與競爭。
專家表示,利樂公司實施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危害后果是顯而易見的,其表現為:剝奪了消費者對于紙盒生產廠商及其產品、價格的選擇權;違背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的法則,使市場競爭格局趨于單一化,質優價廉的產品無法進入市場;該公司低于成本價的方式出售罐裝機,足以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限制和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廣大的液態食品包裝市場受控于一家公司。
利樂公司的這種捆綁式銷售行為,在美國的《謝爾曼法》、《克萊頓法》以及歐洲聯盟的反壟斷法上,均被指控為不良競爭行為而受到禁止和取締。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1年,該公司因其在歐洲液體包裝紙盒市場實施了濫用壟斷地位和捆綁銷售、限制競爭等不正當行為,而被歐盟以及歐洲法院判處巨額罰款(歐洲法院1994T-83/91號)。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亦將“搭售”行為列為禁止性行為。
相關鏈接
瑞典利樂公司(TetraPak)是全球最大的軟包裝供應商,掌控著全球75%軟包裝市場份額。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利樂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軟包裝供應商。
據不完全統計,利樂的客戶包括伊利、光明、三元、蒙牛、娃哈哈、匯源等國內幾大乳業及果汁飲料行業巨頭,并在全國建立800多條生產線,只要這些生產線能保持穩定的生產,利樂就能源源不斷地向它們提供利樂包裝紙。
目前利樂中國70%的生意都在乳品行業。僅2001年,伊利就生產了采用利樂包裝的約20萬噸超高溫處理奶,一只250毫升的利樂包裝盒,其市場價格在4角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