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安徽某市一印刷機械廠停產以后,一些下崗職工自籌資金創辦小廠(有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生產原印機廠的產品---訂書機,并且發展很快,有的小廠一年能創產值1000多萬元,相當于過去老印機廠一年的銷售收入。據悉,該市像這樣的小印機廠有幾十個,每年生產的印刷機械產量相當可觀。
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一種觀點認為,這樣做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私營經濟、個體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企業、個體企業發展機電產品生產不僅是允許的,也是提倡和鼓勵的。目前,我國像這樣的企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應該加快發展。同時,私人印刷機械企業的發展,也是對國有企業的挑戰。某市私人印刷機械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的同時,也就等于給國有企業敲響了警鐘:如不加快企業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企業就沒有出路,市場將逐漸被那些機制靈活的企業瓜分掉。
另一種觀點認為,機械產品屬于技術密集型產品,有嚴格的技術標準作保證。一些機械產品由私人企業、個體企業生產,產品質量如何保證?產品有沒有經過鑒定?出了質量問題怎么辦?這又給行業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要高度重視這種新的情況,關注新的問題,加強對這類企業及生產情況的引導和管理。當前首先要加強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指導,對存在的問題要認真研究,提出解決、完善的辦法,促進民營、個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