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中國紙業記者丁洋)2月4日,國務院召開“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制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過度投資。
一些投資人士分析,過去準備投資鋼鐵、水泥等行業的資金很可能轉移到極具發展潛力的紙業。
為此,記者采訪了紙業專家和相關人士。一些紙業專家提醒投資人士,雖然中國紙市場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市場潛力大。但該行業,尤其是蘊含高利潤的高檔紙種領域的競爭相當激烈,投資者必須有風險意識。
近年來,進入紙業的大資金,大多選擇投資高檔紙種。因為該領域是紙業的高利潤區。目前高檔紙種市場已經國際化,國際、國內大型企業云集,可謂強手如林。而企業還要面對原料等生產成本不斷加大、紙品價格難以同步增長以及進口產品沖擊的壓力?梢哉f———
高檔紙種:紙品高利潤區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投資永恒的法則。那么,中國的紙市場到底有哪些誘人的地方,吸引中外紙業激烈競爭呢?
據了解,進入2003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紙品消費國,尤其是以木材為紙漿原料的高檔紙更為緊缺。
以2002年為例,2002年我國紙品產量為3780萬噸,但是進口的紙、紙板、廢紙和木漿也高達18 74萬噸;2003年1至9月的統計亦顯示,造紙業是輕工業進口量最大的行業,進口額占整個行業進口總額的25.7 8%。紙業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石油、鋼材的第三大用匯產業。專家分析,進口量大,說明國內需求量大,市場潛力大,而且進口的紙品和設備都集中在高檔紙種上,F在,一些高檔紙種的利潤率高達30%左右,其誘惑力巨大。
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國外造紙企業到中國投資或直接向中國出口產品。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主要瞄準的是一些以木材為原料的高檔產品,如銅版紙、書寫印刷紙、輕涂紙、高檔包裝紙等。中國紙市場已成為全世界造紙企業爭奪的熱點。
高利潤區強手如林
縱觀國內紙業,近年來,一些大型企業紛紛投資高檔紙種,使這一市場的競爭白熱化。
從內資企業來看,山東省的一些大型企業頗具代表性。
近幾年,隨著山東造紙工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中、低檔文化紙一統天下的局面,中、高檔品種和板紙類品種得到快速發展。
“十五”期間,山東省造紙工業發展速度每年均在20%以上,每年凈增產量100多萬噸,絕大多數為中、高檔品種。如,泉林紙業增上的 20萬噸銅版紙項目,華泰投產的36萬噸新聞紙項目,晨鳴紙業的25萬噸銅版紙項目和40萬噸白卡紙項目,太陽紙業的18萬噸高檔辦公用紙項目等。另外,一些在建項目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如壽光晨鳴的30萬噸涂布白卡紙項目等。
專家預計,通過大規模的新建和改造,到2005年,山東省紙和紙板中高檔品種的比例有望達到70%以上。
與此同時,一些國際跨國紙業公司也沒閑著。據了解,截至目前,在國內設廠的跨國紙業公司有10余家,且不約而同將投資項目集中在全木漿雙膠紙、低定量涂布紙、銅版紙等高檔紙品領域。翻開江蘇省2003年外資投資目錄,不難看出競爭激烈的程度。
從2003年開始,印尼金光集團公司決定在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追加投資4億-5億美元,啟動第三期工程,擴建一條60萬噸/年機內涂布高檔銅版紙生產線。芬蘭的UPM集團公司在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追加投資4.7億美元,啟動第二期工程,開工擴建一條45萬噸/年高檔文化用紙生產線。美國的中南集團公司已在江蘇省太倉市開工建設玖龍紙業(太倉)有限公司,總設計建設規模為350萬噸/年,總投資12億美元,第一期工程為50 萬噸/年高檔卡紙生產線。日本的王子制紙株式會社決定在江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約17億美元,計劃建設120 萬噸/年高檔文化用紙和銅版紙,70萬噸/年化學木漿的漿紙一體化聯合企業。
據了解,在江蘇的6個獨資、合資在建和擬建制漿造紙項目,總新增機制紙及紙板生產能力將達800萬噸/年,利用外資總金額將達45億美元。
江蘇造紙工業在“九五”以前,幾乎沒有高檔產品。但自從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后,已建成投產或正在建設的所有獨資、合資外資造紙企業均不生產中低檔產品,全部生產高質量的高檔產品或特種紙產品。預計到2005年,當在建的外資企業項目部分投產后,江蘇省高檔機制紙、紙板以及特種紙的比例將提高到70%左右。
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外資企業在國內高檔紙品領域占有絕對領先地位。目前國內高檔文化用紙總量中, 50%源于進口,其余50%中,獨資和合資企業產品占了四分之三,內資企業只占有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紙業專家郭永新說,目前雖然外資企業在個數上占全國造紙企業的 8%,但產值占全行業的29%,利潤占全行業的46%。預計5年內,外資企業將從目前的重要力量變為主導力量。
一位專家不無感慨地說:“高檔紙種市場可謂強手如林。單單從裝備上,就能看出競爭態勢,目前國內高檔紙種生產領域已經裝備世界頂尖級的造紙設備,而且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原料成本加大,雪上加霜
盡管高檔紙種“錢景”誘人,但原料成本不斷加大,還是給相關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
從2003年開始,進口木漿幾乎月月漲,每次上漲幅度高達50至100 元。如美國產的太平洋牌木漿,從2003年元月的每噸4150元,一路飚升至2003年底的5150元,上漲了1000元。
郭永新說,原料在紙品成本中的比例幾乎占到二分之一以上。北歐造紙企業的原料采伐半徑通常在30公里左右,而國內企業有時可達1000 公里,成本之高可以想象。
一位專家說:“更為可怕的是,成本加大的壓力不能通過提高成品價格釋放。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2004年,我國紙張關稅稅率還將下調,加上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國外產品將會繼續爭奪市場空間,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由此引發紙張市場價格波動,部分產品的價格不但不會上漲,而且會有所下降!
專家:投資高檔紙種應細思量
紙業專家郭永新說,投資紙業必須準確把握投資節奏。造紙行業價值轉移規律表明,高檔新產品是利潤所在,因此在產品上保持和世界同步發展,是獲取利潤的關鍵。一些內資企業之所以競爭力弱,是因為信息不靈,上馬新產品項目比國際慢半拍。國內沒生產新品種時,國外產品在國內獲較高利潤,國內企業項目建成后,國外企業就向國內低價銷售,國內企業陷入困境。新聞紙、銅版紙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造紙企業設備從設計安裝到試車所需時間較長,一般安裝就要1年,影響到新建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另外,由于認知的差異,國內紙品新品種一般要晚于國際市場2至3年。因此,企業要根據自身投建進程和未來市場狀況謹慎選擇紙品品種和技術。如果科研能跟上,產品能與國際同步,對于投資回報將非常有益。郭永新建議,目前國際上發展最快的輕量涂布紙、超級壓光紙,都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一位專家提醒相關人士,目前要投資高檔紙種,必須摸清供求關系,避免進入競爭激烈的市場。他說,繼前幾年雙膠紙、涂布白板紙等品種 “過熱”后,目前涂布白板、白卡紙又被“炒作”到白熱化狀態,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目前,大部分外資企業已經在我國站穩腳跟,而且確定了行業優勢,國內大型企業集團也在與外資的競賽中逐漸成熟。此時投資該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白手起家式的投資建廠意味著巨大的資金、人力、時間投入,未來市場開拓難度也較大。
面對利潤誘人的高檔紙品市場,是否進入、如何進入,投資者應細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