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在北京聽到了兩個好消息:一是自4月份開始,北京地區實行環保餐具標簽管理制度,有關部門對出廠產品嚴把質量關,要求在包裝箱右下角粘貼環保餐具標簽,在標簽上標明出廠或生產日期。此外還將對各生產企業、經銷市場以及終端用戶嚴查,并對查處過程進行攝像和登記,違反規定者將被嚴懲。二是京津冀滬地區主要環保餐具生產經營企業,在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的支持下,聯合向全社會發出倡議:“為了您的健康,請您拒絕使用假冒環保餐具;為了企業的發展,我們決不生產銷售假冒環保餐具!”該倡議一經發出,立即獲得眾多同行的熱烈響應。
此次活動的發起者、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負責人表示:沒有質量,談何生存?缺少誠信,談何發展?企業鄭重向社會承諾,是走持續健康發展之路的必要保證,必將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還環保餐具頭頂一片藍天的日子,已經不會太遙遠了。
據了解,全國僅一次性快餐盒年使用量就在120億只以上,而據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與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部門對北京地區一次性餐具市場進行的抽查表明,相關產品的市場整體合格率僅為30%。
120億和30%的合格率,這兩個數字,可以為越來越嚴重的“白色污染”做個注腳,并引起全社會對環保餐具的密切關注。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非典過后公眾對衛生要求的提高,各種方便衛生的包裝材料特別是一次性快餐盒、碗、杯、盤等產品的用量在迅速增加。自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發布6號令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以來,各種替代產品陸續登場,但整體質量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由于符合標準產品比不合格產品的價格高出一倍左右,因而給合格產品的推廣應用帶來相當難度。一些缺乏責任感的中小企業為迎合市場,擅自改變配方,降低成本,在產品中加入大量碳酸鈣、滑石粉甚至廢塑料,所出產品不僅無標識,而且常常打著“環保餐具”、“降解餐具”或“城市環!钡钠焯栒袚u撞騙。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測,這類產品的蒸發殘渣嚴重超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慢性危害,其中特別是醋酸殘渣的超標,會導致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
由于部分經銷商和消費者不了解情況,尤其是一些小型快餐公司和一般飯館只計成本、不顧后果,他們只圖產品便宜,不管質量優劣,因而致使假冒偽劣環保餐具廣泛使用,不僅給廣大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同時也會對真正的環保產品造成嚴重影響。面對市場上依然流通著的大量劣質甚至有毒有害的一次性餐具,人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為了進一步規范市場,保護消費者根本利益,已經到了非采取行動不可的地步了!(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