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中國紙業 丁洋)最近,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的“嚴格控制鋼鐵、水泥等行業過度投資”文件的影響,一些投資者開始考慮投資紙業。本刊編輯部收到一些投資者的咨詢電話,他們很想知道,如果投資紙業,從高端起步,使用哪些高新技術更好。
記者帶著重托,采訪了在中國造紙機械高端市場的成功者、世界造紙機械行業的頂尖級企業——德國Voith(福伊特)造紙技術公司中國區總裁劉明明,希望了解中國造紙技術市場的最新態勢,以饗讀者。
劉明明快人快語。目前,新資本要進入中國紙業,從高檔新產品是中國紙業的利潤區所在的角度考慮,運用高新技術生產高檔產品的市場定位是正確的。但使用高新技術,必須充分考慮技術所反映的理念和所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中國國情,并且是超前的。近兩年,中國紙業市場已經國際化,強手如林。企業需要超前的理念作為贏得市場先機的利器。如果企業的技術理念較競爭對手慢半拍,意味著走入高利潤市場也慢半拍,最終可能失去市場。 其實,近幾年,一些世界造紙高新技術成功對接中國市場,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用前瞻理念的睿智:5年時間換10年經驗
劉明明說,這幾年,中國紙業高速發展,是因為走了一條捷徑,那就是引進世界先進技術。造紙行業引進先進技術,重要的是引進了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引進的是一種競爭優勢。引進前瞻性的理念使中國紙業少走彎路,其睿智之處在于“用5年時間換取歐洲國家用10年時間總結的經驗”。前瞻性的理念是世界先進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也是世界高新技術能否在中國取得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
早在1997年,大港金東紙業就從福伊特公司購進兩臺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高級文化用紙紙機。紙機網寬10米,設計車速為每分鐘1700米,單臺年產能為50萬噸。1999年,生產線開機后僅兩個半月,該紙機就創造了每分種1458米和24小時生產1875噸紙的世界紀錄。設備無論規模、車速以及紙品質量都令中國同行驚訝,許多企業都去金東參觀學習。這不僅帶來了一項世界先進技術,而且為中國同行展示了全新的理念——高檔化和規;a。
世界先進的生產技術在中國顯示出理念的魅力,無疑起到示范作用。隨后,華泰集團、晨鳴集團、日照森博木漿公司等大型企業的訂單接踵而至。山東等省的大型企業紛紛跟上,對中國造紙產業升級——向產品高檔化和生產規;较虬l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中國紙業沒有引進世界先進的理念,可能還在產品低檔次和生產小規模上打轉轉。這正是引進超前理念的睿智之所在。
從微觀上講,企業引進具有超前理念的高新技術等于引進了競爭力。
華泰集團的發展歷程起了示范性作用。僅僅用了6年,華泰集團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飛速成長為中國新聞紙行業的龍頭老大,這一切都歸功于引進了高新科技。6年前,華泰只擁有幾臺國產小紙機,生產低檔產品。1998年,華泰首次引進福伊特的關鍵設備,用于國產紙機配套,嘗到了高新技術的甜頭,產品質量和產量顯著提高,銷路很好。于是,從那時起,華泰就認準福伊特的高新技術。緊接著于2000年,華泰又訂購一臺福伊特的二手新聞紙機。一年后,這臺紙機順利投產,年產16萬噸優質新聞紙。其高質量產品在中國市場上一炮打響,供不應求。華泰一下子收回了投資。2002年,華泰集團又向福伊特訂購中國乃至亞洲第一條最新型的“同一平臺造紙概念”生產線。
在世界上,福伊特最早提出“同一平臺造紙”概念,即整條造紙生產線都由一家公司設計制造和供貨,并提供總體質量擔保。它的好處,在于科學的設計并整線統一的技術標準,使生產線運行平穩,節約能源,環保標準高,產品質量好和能更快地得到投資回報。
2003年7月,華泰“同一平臺造紙”概念、年產25萬噸高級彩印新聞紙生產線投產,使其一下子成為新聞紙行業的領頭人,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且在投產的第6天就把全部產品賣出。
華泰集團的技術水平,從國產落后技術發展到經濟型技術,再發展到高技術,最后發展到國際一流技術的過程,僅僅用了6年時間。而這一過程在歐洲大約需要15-20年。福伊特運用其豐富的經驗,和華泰共同發展,大大縮短了華泰發展所需的時間,使其搶占了市場先機。
現在,廣州的一家紙廠也與福伊特簽了一條“同一平臺造紙”概念生產線。不能不令人信服超前理念的優勢所在。這也說明,世界高新技術在中國市場的立足根本是帶給客戶超前的理念。 超前服務:技術與市場“焊接器”
超前的理念不僅改變現實,而且幫助客戶創造未來。
劉明明認為,對于第一筆投資巨大的造紙行業來說,能夠得到投資設計的超前服務尤為重要。這不是一個克隆歐洲前衛技術理念的過程,而是把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競爭優勢的超前技術理念介紹給客戶,作為投資設計的重要參考。超前服務的意義在于幫助客戶看清未來。現在,國外一些高新技術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紙業市場站住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味克隆母公司的研究成果,不去考慮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
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里包括超前的理念、成熟的技術、完善的服務、本土化的管理等,但最關鍵的是超前的理念。
福伊特在中國65年的成功經歷表明,建立一個中國化的造紙機械產業鏈非常重要。這個鏈條是指從本土化的生產、銷售到服務的全過程。這條產業鏈是福伊特了解中國市場的重要信息來源。為保證對中國市場的正確判斷,福伊特把母公司的研究成果與中國產業鏈反饋的市場需求相結合來考慮問題。這保證了福伊特比客戶看得更遠更全面。
目前,中國造紙行業在超前消耗原料和水。福伊特已經超前地意識到這一點。這是個大問題,必須盡早解決。所以,無論過去和今后,福伊特在設備設計上都把節約水和原料放在了重要位置。
劉明明認為,“節約能源,節約水資源”將是中國高新技術市場的未來“賣點”,F在,中國市場認可福伊特這個世界名牌。原因是,福伊特超前的技術理念和服務,讓一些大企業嘗到了甜頭。
國內一家著名公司的老總在使用了福伊特的設備后,對劉明明說:“我們不光得到了先進的技術,更重要的是我們學到了超前理念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在提供超前服務的前提下,福伊特與客戶從互通到互動。這種互動包括培養能夠操縱現代化設備的產業工人和提供技術服務等,使得世界頂尖技術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并壯大起來。
目前,中國紙業多達19條的高檔生產線使用了福伊特的高新造紙技術,這是對福伊特實行超前服務的回報。
超前理念對接中國經濟未來
劉明明分析,今后,高檔紙生產將是中國造紙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目前,中國人均紙品年消耗量為29公斤,而美國為300公斤,歐洲是200公斤,全球平均消耗量為52公斤。無疑,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向好,中國市場消費能力和檔次也將提升。去年,中國人均GDP為1000余美元。按國際經濟發展規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以后,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有更大提高,高檔產品在中國更有發展前景。
目前,從全球這個大視角講,福伊特把中國、印度、俄羅斯作為重要的開拓市場,而中國市場又是重中之重。
劉明明最后說,福伊特對中國市場抱有更大、更持久的信心,也愿意提供最先進的裝備,以滿足中國市場對高檔紙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