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ㄏM日報中國紙業記者丁洋報道)猴年的紙市場,就像猴子的性格一樣活躍--一些企業以釋放成本壓力為由,與市場頻頻擦出火花,點燃了紙價的興奮點。銅版紙、雙膠紙、書寫紙等市場價格節節攀升。其中銅版紙漲幅最大,保守估計至少漲了 10%,漲幅之大,近年罕見。而生活用紙要漲價的新聞又不斷見諸報端,似乎有后來居上之勢。
截至目前,銅版紙無疑成為紙市場漲價熱潮的締造者。針對提價,一些造紙企業由觀望到迅速跟進。而此時,兩種不同的觀點也適時而出。一種觀點認為紙價還能大漲;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紙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對此,一些企業陷入價格迷局--紙價漲多少合適?這個度怎么把握?
就此,記者采訪了紙業專家郭永新。郭永新認為,分析當前的銅版紙市場,不難看出,中國紙市場已經進入戰略制勝階段,各種形式的博弈都浮出水面。用博弈論分析當前的市場,可理清思路--
企業陷入市場迷局
銅版紙提價被炒得沸沸揚揚,下一步還會不會漲?漲多少?兩種觀點適時浮出水面。一種觀點認為,在現在的基礎上還能大幅上漲;而另外一種觀點則潑冷水--紙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前者的觀點是,紙市場已三年低落,現在回升,價格上揚,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從2000年底到2003年底,國內一些重要市場長期處于低谷,紙價降幅已達30%,銅版紙市場長期低落,紙廠只能調整供應量,以求供需平衡。一旦宏觀形勢持續高速發展,商品市場的需求增大,紙張市場就顯得供不應求。目前,由于報刊檔次的提高,對銅版紙的需求加大,另外,今年我國銅版紙出口增加,會減少對國內的供應量,從而刺激紙價格上漲。
現在,銅版紙廠大幅度提價點燃了中國人喜歡買漲不買跌的熱情。經銷商嘗到提價模式的甜頭,開始加大投資。紙廠預先提出提價方案,鎖住一個價位。在紙廠幾個月的生產計劃都排滿的前提下,經銷商要訂貨,必須付更高的價格。于是紙價逐波推高。投資與投機資金的注入,打亂了原有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程序,增加了中間環節的庫存,“留著賣高價”的心理促使紙張囤積,造成供不應求,更易漲價。更有人預測,隨著國際紙漿價格的大幅上漲,銅版紙價格也將大幅上漲。
后者則認為,今年銅版紙漲價的原因是紙漿價格上漲。從今后國際市場走勢來看,國際紙漿價格不會在短期內大幅上漲,因此銅版紙在短期內不可能大漲。
從今年1月開始,NBSK有效公告價下調至510美元/噸,NBHK的現貨價格僅為400-420美元/噸。由于供貨充裕,闊葉漿價格將較為平穩,供應緊張的針葉漿有可能逐步上調合同價格。但由于供應商早已從1995 年的大起大落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因此上調的步子很慎重。從2003年一季度到今年的一季度,紙漿供應商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幅度不大的上漲。
同時,由于2004年內沒有大型的涂布化學漿紙新項目上馬,因此很難存在新增需求對市場供應的刺激。另外,2003年,供應商的產能閑置率已遠遠超過10%,再利用限產來促進提價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相信2004 年年內漿價將會緩慢小幅上漲,進入四季度再小幅回調。
作為造紙的主要原料--紙漿價格的上升,最終將自下而上帶動紙價的上漲。紙漿價格平緩地拉動紙價上漲,有利于延長價格上漲周期,長期獲利。反之,如果人為炒高價格,由于缺乏出貨量的支撐,買家就會喪失追漲的信心,壓縮存量,持幣觀望。同時,由于虛假利好消息的誘惑,一些在建項目或新建項目也會盡量加快進度,爭取盡早開工。可以 預測,這一輪價格上漲的周期,會因此大大縮水,買家也就無意對上調的價格跟進。
目前,兩種觀點和傳聞編織成市場迷局。
博弈論詮釋價格迷局
紙市場撲朔迷離。分析當前的紙價上漲行情,紙業專家郭永新說,在競爭的環境中,博弈不可避免,競爭的過程往往演繹的就是博弈論。
郭永新對記者講起了博弈論的典型事件--“囚徒困境”!扒敉嚼Ь场敝v的是兩個同案犯罪嫌疑犯(囚徒) 被警方拘捕后,為防其相互之間串供,而分別拘捕、隔離審問時,兩疑犯所面臨的認罪策略選擇的問題。
擺在兩疑犯面前的選擇無非兩種:坦白或不坦白。按照我們通常的政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所以,若兩人均坦白,則可從輕處理,分別判刑8年;若兩人中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拒不坦白,則坦白者可免于處罰,而拒不坦白者,將從重處罰,被判10年;當然,若兩人拒不交代,而警方手中又無足夠的證據指控犯罪嫌疑人,那他們只能按妨礙公務罪 被判1年刑。
由于兩個囚徒沒有條件串供,因此,對兩個囚徒來說,最佳結果不會是同時坦白,各判8年或都不坦白,各判 1年。兩囚徒決策時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目標,供出對方,保存自己,結果是無法實現最大利益。
聯想到當前的銅版紙市場,企業與企業之間,尤其是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很多情況下正如上面兩個囚徒所采取的方式,都想獲取最大化的利益,保存自己,犧牲別人,結果是損人不利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銅版紙行業內的競爭逐漸表現為幾個大型企業之間的直接對抗。
銅版紙市場已經形成壟斷競爭格局,任何一家的舉動都影響其它家。在經濟領域的競爭就像下棋的博弈,每下一步棋就要預先考慮對方可能出手的舉措。在兩家的產品品質和服務旗鼓相當的前提下,如果A企業投石問路,噸紙的價格上漲到8000元。B企業為獲得利益最大化,而積極跟上,價格漲到8000元,很可能掉進陷阱。因為A企業搞了“ 買十送一”的促銷活動,變相低價偷著往外甩貨。無疑,A企業占領了市場,而B企業的客戶可能轉移到A企業。
而B企業如果認清“每噸8000元”的消息是競爭對手的炒作行為,以每噸7500元的價格出手,結果是,在保證了原有客戶不轉移的基礎上,還有可能贏得新客戶。
在A企業和B企業難以形成共識的情況下,企業之間只能靠出賣對方來獲取利益。這正是“囚徒困境”的演繹。在市場上,誰搶下地盤,誰是英雄。市場份額誰大誰小,常常受競爭策略所左右。
面對市場上的各種傳言,郭永新說,中國古代兵法有“不戰而勝” 的說法,就是用傳言搞垮對方。所以企業可套用“囚徒困境”原理,理清策略思維。
一位專家認為,在已經形成壟斷競爭格局的市場,在市場起領導作用的企業,產品覆蓋率高,可左右市場,很可能采取提價的方式擠跨對手。所以小企業跟“莊”,要學得精一點,以免受損。
警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對于當前的漲價熱潮,郭永新提醒企業,中國的造紙企業如果把握不好價格,就某一紙種來講,價格與進口紙接近,客戶會選擇進口產品。進口紙對國產紙在市場上形成替代,錢自然就讓人家賺去了,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1993年,紙漿價格每噸只有3000多元。1994年,由于紙漿緊缺和一些公司人為的炒買炒賣,紙漿的價格上漲到每噸4000多元。到了1995年,紙漿價格猛漲到每噸9000多元。一些急著用紙漿的企業甚至在每噸 1萬元的價位上都買不到貨。接下來,中國的一些公司加大紙漿的訂貨量,國際紙漿大廠相繼開工。此舉使市場進入供大于的局面。以后的二三個月里,紙漿價格陡然下降。最終國內炒作漿價讓國外企業賺了大錢。一位業內人士惋惜地說:“ 那次風波,使中國損失了10億元人民幣!”
另外,如果紙價漲幅過大,可能造成消費用量波折。這種波折反過來會損害或影響紙業健康發展。紙品漲價應該是一個比較平穩的消化過程。漲價不管對個體還是對行業,如果漲價能在整個鏈條上傳導消化,企業能獲利,就會促使新的資金很快大規模地進入。這樣產能上來了,甚至產能過剩,結果,價格猛跌,企業很難獲利。
所以紙價的穩定對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有利。紙價上調過快或幅度過大的舉措很可能使企業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所以“搬石頭” 要動腦筋,漲少了沒賺頭,漲多了,市場消化不了。
而記者近日發現,生活用紙漲價“山雨未來風滿樓”,各種傳聞比比皆是。一位專家說,生活用紙的企業相當多,漲價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產能過剩,一家企業漲價,另外一些企業的低價產品很快在市場上形成替代,漲價的企業很可能丟了市場。
一位專家分析,這輪沖擊波對不同門類的紙品影響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原材料全部使用木漿的高端用紙,如文化辦公用紙、銅版紙、生活用紙,其上漲的幅度會大些;如果是利用廢紙、草漿為原料的工業用紙,如包裝箱、包裝盒,漲幅應該不大。沒有理由漲價的紙種,沒必要因為提價,再把市場攪得沸沸揚揚。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國紙業市場正由價格、渠道為主的市場策略競爭階段向更為高層的產品、品牌競爭階段過渡。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找到新賣點,樹立新的核心競爭優勢。只有真正依靠品質卓越的產品,才能不被市場所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