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緣在“飽口糧”
紙業巨頭忙著圈地造林,有其戰略考慮。當今,中低檔產品供過于求,高檔紙貨源緊缺、利潤豐厚。國外90%以上高檔紙為木漿造紙,而國內不到10%。更為嚴峻的是,國外紙業巨頭為達到壟斷目的,對木漿出口也逐漸限制,“口糧”無保成了紙企的心頭大患。
曾長期稱雄的黑龍江造紙廠和吉林造紙廠,近年來由于東北林業資源的消減以及“天保(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生產能力急劇萎縮。
2003年,國家頒布9號文件,鼓勵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個人和單位植樹造林。國家林業局也把速生豐產林建設列入全國六大林業工程之一。這一政策利好給造紙業注入了一針興奮劑。
紙企造林一舉多得
原料市場的激烈爭奪,使得造紙企業格外重視造林。據悉,位列我國紙業三甲的廣州紙廠、四平紙廠等均已擁有大面積林業基地。而排行老四的岳陽林紙集團,早在1980年就成立了一個名叫“前期辦”的專門機構,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造林:一是與農民合作,由農民提供土地,岳紙負擔費用,成林回收時按比例分成;二是承包土地自造林;三是訂單林業。農民不但靠種樹賺錢,還可以在空地上從事種養業,每畝地純收入在300元以上。
通過上述幾種方式,岳紙擁有了幾百萬畝的原料基地,為長遠發展夯實了根基。近幾年的時間里,岳紙就在洞庭湖區、永州等地種植楊樹等闊葉林100萬畝、針葉樹50萬畝。此外,他們還在江漢平原種了10多萬畝。
岳陽林紙集團還將投資500萬元成立林業科研中心,其中1.2萬畝的良種繁育基地為全國之最。苗圃中將建一個200畝的楊樹基因庫,收集近400個品種。
在湖南的造林浪潮中,上海新高潮、洞庭白楊也是推波助瀾的新銳。紙企造林,不但保障了原料供應,還綠了山川、富了農民,益處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