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到山東省兗州市采訪,看到周圍的田野里長起了大片的楊樹林。陪同采訪的兗州市政府官員介紹說,這是太陽紙業公司在新世紀開始實施的三倍體毛白楊造紙原料基地開發工程,而這一工程在加速造紙原料結構調整的同時,也正影響和改變著兗州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成為全市又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社會發展的新亮點。五年內,該公司的速生楊基地在濟寧市的發展規模將達到100萬畝,成為魯西南最大的氧吧。
“既要規模利潤,更要藍天碧水!崩詈樾艑τ浾哒f,“作為一名企業家,不僅要考慮企業的發展、職工的利益,更要兼顧社會效益,造福于一方百姓,對得起子孫后代!彼嬖V記者:“在太陽紙業,最先進的設備就是治污設備,最先進的技術就是治污技術。好企業治污也應高標準。”
據了解,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紙企業,中國造紙納稅第一大戶。目前該公司擁有固定資產32億元、員工7000余人,年生產能力達8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高檔涂布包裝紙板生產基地。
李洪信說,企業發展,環保先行,治理污染是造紙企業的生命,治污的前提是觀念。早在上個世紀末,公司就在前瞻性地實施科技創新、項目帶動的同時,確保生態的協調發展,培育自己的科技核心競爭力,把環境保護當作企業的“生命工程”來抓,先后投入6億元用于污染治理,使所排廢水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公司先后上馬了6套先進的水處理系統,其中,有兩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達到了南水北調的要求和農田灌溉標準,實現了污水的綜合利用,這在全國造紙行業也是第一家。
“達標不是最終目標。”李洪信說,“要想根治污染,必須徹底改善原料結構,走林紙一體化的道路,建成‘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生態型、環保型造紙基地!彼榻B說,公司在美國洛杉磯、北京、上海浦東分別成立了高科技開發中心,建立了白楊科技研究所和白楊科技開發公司,積極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以造紙速生林建設為突破口,致力于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保持企業的健康永續發展,沖擊廢水“零排放”的目標。從2000年起,公司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朱之悌的指導下,建成了國內造紙行業規模最大的三倍體毛白楊育苗基地,這也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三倍體毛白楊第一個產業化基地,現已造林10萬畝,最終建成百萬畝的規模,預計3至5年內,太陽紙業將全部采用自己生產的木漿代替進口木漿。今年,該公司投資7500萬元興建的高標準的“物化-好氧生化-厭氧生化”氧化塘污水處理中心順利投入運行,該工程占地450畝,引進德國萬樂克公司的技術和設備,是國內造紙行業規模最大的氧化塘。目前,經該工程處理的造紙廢水主要用于速生林基地和農田的灌溉,初步達到了流域“零排放”的目標,真正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
“其實,環保并不是企業的包袱!闭劦教柤垬I多年的治污歷程,李洪信認為,環保還是一種資源、一項產業,環保也可以產出效益。污染治理不單單是末端廢水處理,更重要的是實施清潔生產,在生產的全過程、多層次、寬領域來治理污染。要擯棄傳統的環保觀念,樹立“大環!钡睦砟,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優化環保資源配置,整合環保產業經營,把節水、治污、水資源保護有機統一協調起來,努力發揮每一方廢水、每一噸廢棄物的最大價值,變廢為寶,變舊為新,實現廢水廢物資源化綜合循環利用,實現污染治理的綜合效益,達成生產經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一致。
據了解,近年來,太陽紙業通過采取推進節水技術改造,提高廢水回用率等措施,已經基本實現包裝紙板廢水“零排放”。在對造紙污泥的綜合利用上,積極開發探索利用污泥生產NPK有機復合肥和土壤改良劑,利用污泥中的造紙纖維、氮素等有用物質,開發三倍體毛白楊專用復合肥等,打造有機統一的循環經濟圈,真正實現環保工作由投資型、污染型向效益型、資源型的轉變,把傳統的造紙工業引導到新型工業化發展軌道上來。
李洪信坦言:“目前的國家排放標準并不高,好的企業、有良知的企業家絕不應滿足于這個‘低門檻’。太陽的治污目標就是污染‘零排放’。”(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小千 鄭重 通訊員 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