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在麾下旗艦企業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 Pulp & Paper Co., APP, 簡稱:亞洲漿紙)所涉及的全球新興市場最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案尚未完全了結之際,印尼黃氏家族(Widjaja family)就已經開始在擬定強化中國造紙業務的計劃了。
該家族的金融事務發言人黃鵬年(Indra Widjaja)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APP中國集團有限公司(APP China Group Ltd., 簡稱APP中國)有意發售新股,并繼續朝著擴展中國業務的宏偉目標不斷努力。
不過,他同時表示,在上海證交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掛牌上市尚屬“遠期目標”,要等亞洲漿紙139億美元債務重組工作完成后才能提上議事日程。目前的這些債務中大多數已經于2001年3月到期。
另外,APP中國要想在上海證交所上市還須得到有關監管機構的批準。黃鵬年說,想要通過審批可能會相當艱難,因為APP中國是在百慕大注冊的公司,外商擁有很大比例的股權。
“當然我們要想辦法上市。我們可以增加股本,從而降低負債比例,”黃鵬年說。他拒絕就實現上市目標的具體時間作出預測,只是說“今年不會”。這種擴張計劃看起來肯定會惹惱亞洲漿紙印尼和新加坡公司的債權人。其中一些債權人已經正式起訴亞洲漿紙,指控其在解決139億美元債務問題上行動不力。
去年,亞洲漿紙就一份重新安排印尼子公司所欠67億美元債務償還時間的計劃與主要債權人達成了初步協議。但未參與此項計劃談判的其他債權人心中不滿,稱該協議對亞洲漿紙和黃氏家族太過仁慈(其中某些債務要到22年后方須償還),因而部分債權人向美國法庭提出訴請,要求終止這份協議。到目前為止,這項償債計劃能否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債權人同意而得以執行,形勢尚不明了。亞洲漿紙去年通過6.6億美元的債轉股計劃將中國業務從集團其他業務中分離出來。其他業務的債權人隨即表示抗議,稱此舉有失公允,對黃氏家族有利,卻犧牲了他們這些債權人的利益。根據這項債轉股協議,黃氏家族憑藉手中持有的中國子公司的債務而獲得了APP中國23%的控股權。
持有亞洲漿紙新加坡和印尼實體債權的債權人指稱,債轉股之舉旨在使亞洲漿紙在中國的業務避開債務追討。亞洲漿紙在中國的工廠設施相對較新,而且由于中國紙業市場的廣闊和快速發展,人們認為APP中國具有最好的發展前景。最令債權人不滿的是,亞洲漿紙一邊堅持說數十年內無力完全償還其他地區公司所欠債務,卻一邊繼續不斷地在中國投資。該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士也承認,他們計劃今后幾年在中國投資約16億美元興建新的造紙廠。
黃鵬年在電話采訪中竭力為公司的中國投資計劃辯護,指出,這些計劃幾年前就已經擬定,公司現在只不過是兌現當時的承諾而已。該公司其他高層人士也指出,投資中國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國政府經營的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長期低息貸款。中國政府鼓勵造紙行業的投資。
上海一位中國證券監管部門的官員說,他不知道APP中國有近期內上市的計劃,但他同時指出,母公司的債務糾紛不一定會影響它的上市審批。能否上市要看該公司在中國注冊的包括造紙和地產在內的一系列業務的財務狀況和其他方面是否符合上市的要求。
為吸引新的投資進入依然年輕的市場,上海股市監管部門已經同意讓其他一些外國公司的中國子公司在國內發行股票,但目前這么做的公司還是寥寥無幾。分析師們認為,頭頂籠罩著母公司債務問題陰云的APP中國能否吸引投資者,尤其是喜歡冒大險的中國投資者的興趣目前還不清楚。
深圳國泰君安(Guotai Junan Securities)的分析師王峰指出,APP中國的母公司身陷巨額債務和其他許多麻煩中,就算在中國上市的資產是表現不錯的中國業務,可投資者還是會對它保持謹慎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