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特區法制報消息 12月15日,媒體《用衛生紙擦嘴衛生嗎》一文刊登后,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經常光顧小餐館和路邊攤點的消費者對每天的及時報道表示感謝,同時一些消費者也希望記者能對一些小餐館和路邊攤點使用的衛生筷也進行關注,他們說,有些“衛生筷”有霉點甚至聞起來有異味,其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
記者調查:“衛生筷”不衛生
12月17日中午,記者首先來到海口市白坡里一賣四川涼面和炒菜為主的小餐館。這個小餐館的“衛生筷”放在一個小塑料筐里,塑料筐長期裸露在外,空氣中的灰塵以及炒菜時冒出的油煙,使得塑料筐看上去油膩膩的,已經有些辨不清原來的顏色?曜邮怯梢粚颖”〉纳厦嬗∮小案呒壭l生箸,全自動包裝”字樣但沒有注明生產廠家和生產日期的塑料包裝套套著,但袋口并未密封,記者看到一個食客在里面挑選了半天,拿了兩根較為白凈、且長短一致的筷子,而挑剩下的仍舊丟在小塑料筐里,在另一個桌子上,看樣子是餐館干工的年輕小伙子正把散落的筷子弄齊以“恢復原貌”。
隨后記者又來到?谑写笥⒋逡患铱觳偷辍r值中午,快餐店十分火爆,記者看到該店衛生筷全部放在一個大木盤里任由顧客挑選,有好幾雙顧客挑剩的“衛生筷”上墨綠色的霉斑清晰可見,衛生筷包裝套上印有“高溫消毒,放心使用”字樣,但同樣沒有生產廠家的名稱、生產地址和聯系方式、出廠日期等等文字。接著,記者又來到另一家規模不大的快餐店,這家快餐店生意比較清淡,六七個用攔腰剪斷后的可樂瓶制成的簡易筷筒里,隔著一層塑料袋密密麻麻插滿一次性衛生筷,其中有不少筷子被倒插過來,這顯然是某些顧客精挑細選后隨手亂插的“杰作”。其中有幾個簡易筷筒表面全是油膩,有幾只蒼蠅正圍繞塑料筐飛舞,還有一兩只還安詳地停留在裸露的筷子上小憩。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消費者盡管對衛生筷的衛生狀況不放心,但由于外出就餐不可能隨身攜帶餐具,又沒有更好的替代品,也就只好勉強湊合著用。
衛生專家:切忌病從口入
據衛生防疫部門專家介紹,經過消毒的衛生筷保質期最長為4個月,夏季僅為3個月。一旦過了保質期,衛生筷往往會帶有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及肝炎病毒等,一些外省生產的衛生筷從運輸到擺上餐桌過程中,由于大多是塑料袋或紙包裝,運輸過程中難免破損而受到污染,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衛生筷并沒有再次進行消毒處理。衛生筷擺到餐桌上后也沒有保護罩,一些餐館和路邊攤點多數是用瓶、罐、小筐來散裝,筷子裸露在外面,難免要受到蠅蟲、灰塵的污染。同時專家提醒,消費者切忌使用有發黑、酸味等現象的衛生筷?曜影l黑其實是,由于筷子的水分含量超標導致細菌滋生,而有酸味,是因為用了硫磺的緣故,用硫磺是為了起到漂白的作用,這樣可以使筷子看起來更白、更干凈。但是硫磺燃燒后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硫在熏制過程中就會殘留在筷子上。只有通過水煮或者水洗才能把包裹在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清除掉。如果沒除干凈,就會有刺鼻的味道。同時這些殘留在筷子表面甚至滲透到筷子里面的化學物質,會給人體帶來很大的危害,如硫磺就會對人的呼吸道和胃黏膜產生刺激作用,會造成中毒。
各界呼吁:禁用此類“衛生筷”
據了解,一次性衛生筷子也叫“方便筷”,近年來受到就餐者的歡迎。雖然不少人從節約木材資源的角度不斷呼吁禁止使用這種筷子,但它仍然很有市場。
在日本,出于保護森林資源的緣故,禁止利用本國的木材生產筷子店家也要被處于相當于5萬元人民幣的高額罰款。而在韓國,早在1995年就立法禁止在本國范圍內使用一次性木筷。
2001年2月23日,北京市1000多家餐館舉行集會,簽名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目前在北京已很少見到一次性木筷的蹤影,在福州基本沒有一次性木筷的市場。西安市也已經禁用一次性木筷。在廣西的桂林市,幾年來也大力推廣消毒竹筷,目前全市已將一次性木筷打入“冷宮”。而在我們海南,一次性“衛生筷”還極有市場,各界人士呼吁:為了衛生、為了環保,請禁用此種“衛生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