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廠長經理日報訊 據有關專家介紹,我國藥品包裝材料對醫藥產業的貢獻率偏低:在發達國家,醫藥包裝已占到藥品價值的30%左右,而我國的這一比例低于10%,其發展空間巨大。 在最近舉辦的一次國內包裝材料展覽會上,南方包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錦波向記者透露,該公司從世界三大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產線供應商處獲悉:截至2003年底,我國藥包材生產企業及其原料供應商共向上述三家公司訂購了24條PET生產線。這個數目看起來不大,其實相當驚人,因為PET膜是藥品包裝用復合膜的主要原料,而上馬一條大型PET生產線動輒耗資幾千萬美元,“沒有哪個企業敢輕易把錢投在這上面,由此可見中國醫藥包裝產業的潛力多么誘人!睋䦟<医榻B,我國藥品包裝材料對醫藥產業的貢獻率偏低:在發達國家,醫藥包裝已占到藥品價值的30%左右,而我國的這一比例還不足10%,增長的空間相當大。另外,藥品的新劑型層出不窮,而與之相配套的藥品包裝材料跟進速度還比較慢,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兩種方式成為行業主流
“藥包材產業的前景是十分誘人的”。有專家預測:今后5年將是中國醫藥包裝行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目前,我國醫藥包裝行業的年產值在150億元左右,僅能滿足國內制藥企業80%左右的需求,依照近年來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速度,藥包材年生產總值將在短期內迅速突破200億元。
據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處專門負責藥包材注冊初審的陳登祥介紹,我國自2000年開始對藥包材實施注冊制管理以來,在3年多的時間里,全國已經有740多個品種通過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評注冊,其中廣東省有100多個,位居各省市之首。
藥包材產業近年發展速度之快,業內人士有目共睹。然而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與這個醫藥周邊產業相配套的一些軟件條件已顯滯后,跟不上它的發展步伐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于國內藥包材產業目前的總體格局情況,有關方面都缺乏準確的統計。另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是,目前國內在新型藥物制劑與新型包材相容性試驗方面亟待提高。
據了解,醫藥行業內全國性的藥品交易會、原料藥交易會、醫療器械展示會等專業展會每年都在舉行,唯獨沒有藥包材的獨立展會,藥包材通;煸诎b材料展會里展出。由此可見,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多少還有一些尷尬。一位從事藥包材生產、經營多年的業內人士認為:經過企業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努力,國內藥包材行業目前有兩種模式已逐漸凸現,正在成為該行業發展的主流:一種是連云港中金醫藥包裝、南方包裝這樣的巨型企業各霸一方;另一種是像廣東庵埠、河北雄縣、江蘇江陰、浙江龍港(四者并稱為“中國軟包裝四大生產基地”)等地,雖然當地企業的規模一般都不大,但數量眾多,這些“小舢板”群聚在一起,互相支撐,形成強大的合力,占據的市場份額相當大。
龍頭企業以“霸氣”稱雄一方
四川中金公司是連云港中金醫藥包裝公司于去年6月開始建設的,占地面積54畝,總投資為8000多萬元,計劃分兩次投入。首期投入4600萬元,主要設備全部從國外引進,設計年生產能力為PTP(泡罩包裝)鋁箔500噸、SP復合膜1500噸。
中金醫藥包裝是國內最早生產和推廣藥用PTP鋁箔、SP復合膜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藥用包裝材料生產廠,現擁有固定資產近4億元,建有4個符合GMP標準的生產廠。
今年初,南方包裝有限公司將上馬一條德國產PET膜生產線,以解其目前復合膜原料匱乏之急。據該公司制瓶廠廠長張美瑛介紹,該生產線投資高達5000萬美元,建成后不僅可以完全滿足南方包裝的PET膜需求,還可以對外供應。
據悉,南方包裝現每年可生產軟包裝--復合膜5000噸,硬包裝--塑料瓶近3000噸,2003年生產總值達2.5億元,其中藥包材產品銷售額占60%左右,近1.5億元。張美瑛認為,如果將產值和產品多樣性綜合起來考慮的話,南方包裝應該是目前國內藥包材生產企業中實力最強的。
南方包裝的客戶包括葛蘭素、中美史克、默沙東等知名的合資制藥企業。而廣藥集團則是他們最主要的合作伙伴,該集團每年消耗的藥包材一半以上出自南方包裝,其訂單總額更是占到了南方包裝年銷售額的20%!蒲錦波說,南方包裝與廣藥集團幾年前就已經結成了戰略性伙伴關系,“他們一直把我們作為榜樣式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來培養,現在我們雙方都有合資項目!
專業鎮“抱團”聚人氣
我國國家醫藥包裝行業“十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將加強醫藥包裝廢棄物對環境影響的研究,支持環保型包裝產品的開發、生產;并將探索控制高分子材料降解在醫藥包裝上的應用。有專家指出,這將帶來一個過渡轉型期,其間蘊藏著誘人的巨大商機。據廣東潮州市潮安縣主管工業的副縣長吳宋金透露,該縣的庵埠鎮里已經有企業往這方面努力,以搶占先機。
庵埠位于粵東,在這個人口不到13萬的小鎮上有650家食品生產企業和500多家印刷包裝企業。據庵埠主管工業的副鎮長吳岳波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庵埠的一些包裝印刷企業發現與食品包裝材料生產工藝類似的藥包材具有更高的利潤,于是文里紙塑、培華紙塑等6家企業率先開始生產藥包材,由此拉開了庵埠藥包材產業發展的序幕。至今做得較好的企業有潮州美士達彩印有限公司、潮安金潮藥用包裝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與桂林三金、哈六廠等知名企業有著較長的合作歷史。
目前,該鎮已有10家藥包材生產企業獲得《藥品包裝材料注冊證》,有3家企業處在藥包材注冊證申請過程中,4家企業正在做申請前的準備工作,這17家企業全部是民營企業。2002年,庵埠鎮藥包材生產總值達到了1.6億元;預計2003年達到2.5億元,同比增長56%。他們的藥包材生產企業只占到全鎮印刷包裝企業總數的3.5%,但產值卻占到了18.5%。庵埠現在可以生產以軟包裝復合膜為主的5個系列11個品種的藥品包裝材料,據悉像庵埠這樣高度集中的藥包材生產基地,在全國來說也是比較少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