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杭州日報》陳建民報道,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利用玉米研發成功紙張增強劑,令玉米身價大增。記者日前在該所所長姚獻平的辦公室看到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中國專利優秀獎”大紅證書,在介紹這一世界首例紙張增強劑項目時,姚獻平滿臉自豪。
全市惟一自主知識產權高新產品中國紙張檔次低,每年要花費70億美元進口高檔紙和紙制品以及紙漿。原因是造紙產量居世界第二的我國,受森林資源不足的限制,造紙業不得不采用非木材纖維原料造紙。由此帶來的問題是雜質多、紙張檔次低、抄造難和三廢嚴重。杭州市化工研究所開發生產的非木材纖維紙張增強劑,不僅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檔次,而且大大降低了紙生產過程中的三廢指標。這一產品是世界上首例通過化學辦法提高造紙檔次的科研成果,也是目前杭州市惟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產品。
潛力巨大的高效益產品紙張增強劑這一科技成果產業化之后,立即顯現出其巨大的經濟效益。該所科技人員在蕭山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的兩個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技工貿收入平均增長30%以上,去年收入突破億元,人均創收100萬元以上。
節約木材為農民創收由于紙張增強的主要原料是玉米,所以這一科研成果的開發生產,又為農民增加了收入。據介紹,5萬噸生產線紙張增強劑,約消化25萬畝的玉米,可以確保5萬個農民的正常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