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新聞資訊>每日新聞>正文     
 

中國造紙業洗牌在即 2005年將面臨生死大限

http://www.hnckzkzs.com 2004-02-03 景華紙業網
 

      廠長經理日報訊 中外造紙企業將面臨2005年的生死大限,因為到那時,國內銅版紙市場會有幾個大的中外項目投產。屆時,整個中國市場會有一次真正的大洗牌。

  近日,廣東省第二大外商投資項目、亞洲最大的高檔文化用紙生產基地——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投資⒈98億美元的亞太紙業(廣東)有限公司舉行奠基儀式。這再次激發國際資本在中國“跑馬圈地”的投資熱情。然而,在巨大市場潛力及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原材料成本高企、設備投資過大、技術產品市場更新將影響投資前景,甚至會成為投資“陷阱”。

  外資曲線入市場

  近年來,消費者對高檔文化用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已經帶動了一個巨大的紙品產業。據了解,全球紙品需求以年均3%的速度遞增,而中國的增長速度最快,每年大約7%左右。中國已進入世界紙張生產、消費和進口大國行列。

  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紙品總消費量將達到8000萬噸以上,造紙業共計需要投資約4900億元,平均每年約需投資300多億元。

  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指出,造紙行業的高利潤區主要集中在高檔文化用紙,一般的低檔紙已處于微利階段。國內低檔紙可供開發的利潤空間極其有限,但高檔文化用紙的潛力卻很大。如果某一產品處于領先地位,就可以搶占市場先機,獲取較高的收益。據估計,高檔紙品的投資回報高達30%—40%。

  隨著市場對于高檔紙品需求的快速增長,其對原材料、資金、技術的特殊要求也顯現出來,成為國內企業產品更新、占領新生市場的“攔路虎”。于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紙業幾大巨頭的產品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特別在高檔紙品領域,進口產品占有絕對份額。

  近10年來,外資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國內興建了一批使用木漿的大型紙廠。截至目前,在國內設廠的跨國紙業公司有10余家,且各家不約而同地將投資項目集中在全木漿雙膠紙、低定量涂布紙、銅版紙等高檔紙品領域。其中芬蘭的芬歐匯川(UPM)、芬蘭、瑞典合資的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印尼的金光集團(APP)等都名列國際紙業前茅。

  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國內高檔文化用紙總量中,50%源于進口,其余50%的市場份額,獨資和合資企業占3/4,內資企業僅占1/3。外資企業在國內高檔紙品領域占有絕對領先地位。

  “傾銷案”推波助瀾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場高檔紙品的市場爭奪戰已經打響。而促使這場爭奪戰的爆發,除了高檔紙品市場龐大、利潤高企之外,中國入世第一例反傾銷案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玻埃埃衬8月6日,商務部發布2003年第35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韓國、日本、美國和芬蘭的進口銅版紙反傾銷調查的終裁決定:自2003年8月6日起,對原產韓國、日本的進口銅版紙征收4%—71%不等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這意味著歷時1年多的中國入世第一例反傾銷案,最終以國內4家提起反傾銷訴訟企業的勝利而告終。這4家企業是:金東紙業、山東萬豪紙業、山東泉林紙業和江南造紙廠。

  韓國最大紙品制造商韓松紙張公司曾經是國內企業的最大威脅。韓松上海辦事處黃秋野說:“自去年反傾銷調查以來,韓松在中國市場已縮減了70%左右。韓松最終被裁定的反傾銷稅是16%,這意味著韓松已被中國銅版紙市場拒之門外!睋Q,7%關稅、17%增值稅,再加上16%反傾銷稅,韓松銅版紙的市場價格達8500元/噸左右,而國內市場上最高報價也不會超過7000元/噸。

  面對紙業增長速度最快的中國市場,韓松當然不甘心,并另辟蹊徑盡可能保住中國市場。韓松在中國主要有兩塊業務,即銅版紙進口和加工貿易。依韓松所定的戰略,今后在中國的方向是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因為這一塊是免增值稅和關稅的。

  目前,外資在中國實施本土化戰略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芬歐匯川在常熟的二期工程已經動工,建成后將增加產能45萬噸;斯道拉恩索在蘇州紫興也獲準建立一條45萬噸的生產線;APP旗下的金東紙業也在近期會大規模擴產。

  原料不足戰源頭

  盡管造紙業“錢景”誘人,但作為技術、資金、人力密集型產業,造紙業對投資者仍然是“棄之可惜,投之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原因是造紙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特點。

  以1萬噸高檔紙漿和紙張產能為例,從木材到紙漿大約需要投入1.5億—2億元人民幣,從紙漿到成品至少需要1億元投入。即每1萬噸成品紙產能大約需要投入資金2.5億—3億元。另外,造紙業又有著很高的規模生產要求,國際上通常的規模產能起點是,紙漿廠至少30萬噸,造紙廠至少15萬噸。

  業內人士分析,APP在中國市場運作比較成功,與其原料來自印尼集團內部紙漿廠、運輸距離比較理想有很大關系;而斯道拉恩索的蘇州紫興廠至今仍然虧損,與進口的原料價格過高不無關系。所以,能否就地取材對造紙業穩定原料來源、降低整體成本、保證現金流動舉足輕重。

  國內市場造紙原料需求量巨大,卻長期依賴大量進口廢紙。對廢紙資源的依賴性過大,造紙原料中的廢紙比重超出世界水平10個百分點。高昂的原料價格限制了國內造紙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從而長期徘徊在極低的利潤水平。而要減少對進口廢紙的依賴,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國產木漿供給率。為此,國內造紙企業的育林愿望十分迫切。

  事實上,我國已開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以緩解造紙原料緊缺。據稱,國家將投入718億資金啟動全國范圍內的育林工程,到2010年,將可提供木材每年13337萬立方米,滿足國內造紙生產用材需求量的40%,使國產木漿供給率從現在的7%提高到15%。隨著國內“林紙一體化”項目的推進,國際紙業巨頭也開始在國內宜林地區加緊“圈地”。為了打造自己在中國的產業鏈條,在廣西、廣東、海南等宜林地區,外資已經開始覬覦中國紙漿的本土化工程。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國內造紙業面臨降價沖擊
國產廢紙質量提高影響造紙業 國際資本欲進入
越南加快發展造紙業
我國造紙業替代進口趨勢明顯
國際資本要在中國造紙業淘金
造紙業歷經寒冬 “林紙一體”凸顯生機
我國造紙業元旦迎來“零退稅”紙業出口受影響
 
 發表評論
發  表:
筆  名:
 
 
新聞查詢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