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深圳分部總經理牛紅對“湖南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論壇”放在岳陽林紙集團(以下簡稱岳紙)召開先是有些納悶,剛入岳陽撲面而來的冷意也讓他感到一些不適應。然而,這一切都在岳紙工作人員周到細致的接待服務中化為無形。進入廠區,看到這家介紹有40多年歷史的企業卻洋溢著勃勃生機、廠區環境是那么協調、有致。
具有多年企業管理經驗、又對華南各地企業了解頗多的牛紅知道,透過這些管理細節,不用再聽岳紙人的介紹,就可以看出岳紙的實力,且不論其信息化應用情況如何?至少其管理模式已經脫胎換骨。 岳紙20萬噸項目,紙機主體配備有當今最先進的優化概念操作系統,包括碼頭建設、發電、供熱、制漿、造紙等完整的生產線,有14000多個控制點,可以對紙機生產全過程實施全方位控制。外國專家都說,它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程度絲毫不亞于一架新型波音747飛機。與牛紅一樣,前往岳紙考察的湖南省政府領導、專家、重點企業高層領導、CIO和知名IT企業人士都認為:“要看企業信息化,就要到岳紙!
信息化與制造業競爭力
據岳紙副總經理楊傲林介紹,信息化工程已成為推動岳陽林紙集團這幾年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5年時間,利稅由4000萬元/年,上升到2.4億元/年,并已連續兩年實現利潤過億元。公司紙產量由7萬噸上升到55萬噸,進而以一流技術、一流工藝裝備,迅速躋身國內造紙業前三強。
然而,誰能想到僅僅在五年前,岳紙還是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呢?當時企業明虧暗虧總額已高達1.3個多億,企業危在旦夕。與湖南省內不少大中型國企一樣,岳紙也是個“苦媳婦”,當時不要說花多少錢搞信息化建設,除了內部人員小打小鬧的一些開發外,其余想都沒想過。
透過岳紙的成功再看湖南制造業的發展現狀,據湖南省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湖南省制造業平均管理成本居全國第13位,每百元銷售收入中管理費占7.4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6元;銷售費用率為4.4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47個百分點,進而降低了企業勞動生產率,稀釋了企業的盈利水平。有數據證明,2002年湖南人均創造增加值48698元,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5.4%,勞動生產率則比全國平均低14.6%。
調查也顯示, 湖南省488家制造業企業不同檔次的設備中,設備裝備水平的測評值為59.9分,處于標準臨界值之下。在這些企業當中,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并產權多元化的只占48.6%,在企業創新的主要障礙中,缺乏市場信息和缺乏技術信息的比例分別為25.93%,領導對于企業信息化不重視的高達25.1%。
一方面是勞動生產率和盈利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又是企業管理體制改革、信息化應用與生產技術等方面創新意識的薄弱,這些因素的存在,無疑嚴重削弱了湖南制造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借信息化岳紙力拔行業頭籌
五年前危機重重的岳紙,在湖南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啟動了企業改革的計劃,并把改革落腳點放在產品、產業和產權改革這三個方面。同樣,頭腦清醒的岳紙領導層也看到,“三產”改革最終又落到了信息化提升上。并認為,只有實施信息化,才能解決傳統模式下無法解決的企業運作效率問題、才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才是實現提升和改造造紙這一傳統產業的必然途徑。
1999年開始,岳紙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負責信息化戰略規劃的信息化領導小組和負責整體實施的信息中心,并根據規劃,于2001年全面啟動信息化工程,建立信息網絡管理平臺、建立起企業規范管理基礎,從而利用信息化工程推動岳紙的跨越式發展。
“借助信息技術,岳紙決策層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隨時了解公司生產、銷售的各種信息,并召開網絡會議、隨時隨地審批文件。過去,決策層是用過時的報表來模糊決策,現在一切決策均基于實時數據——庫存、成本、銷售額、客戶分布與變化等等,一切家底可以做到隨時了然于心!弊鳛槠髽I的“一把手”,王祥道出了企業應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的真實感受。
應該肯定,從一家五年前瀕臨倒閉的企業發展成為國內行業第三強、國際一流造紙基地,岳紙的成功源自多方面努力及新的市場機會,但是,岳紙總經理王祥肯定,沒有岳紙信息化的成功,就沒有岳紙目前先進的管理模式、行業內超乎想象的勞動生產率、更沒有近年來高速的成長與今天的成功。
湖南省信息產業廳廳長陳彰清在談到岳紙信息化的可推廣經驗時,從四個方面提煉出湖南制造業信息化的“岳紙模式”,即:一、規劃先行、實用為主、效益優先、“一把手”挑重擔;二、避免“重硬輕軟”與“信息孤島”,生產控制是重點;三、系統設計在完整的基礎上適當超前,規避“數字鴻溝”;四、通過培訓,調動全員積極性、落實應用責任制。
規劃先行、實用高效
很多企業搞信息化,要不就是停留在嘴巴上,要不就是說干就干。不止對IT行業根本不熟,就連自己的應用重點在哪都不知道,先把硬件買回來再說,用了一段時期不行,再改造。如此,不少企業現在都有第三輪改造了,還是不配套、不實用,又不敢推倒重來,也就只能算是個“信息化殘廢”。
在位于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岳紙集團辦公室,王祥回憶起岳紙信息化建設前期的準備情況,言語間充滿了自信。岳紙信息化一開始就成立“一把手”負責制的領導班子,強調理清思路、找準自身信息化結構設計與構造的重點,把提高企業生產效率、自動化管理水平和企業流程再造的需要搞清楚,首要目標就是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因為企業信息化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要用起來,要以“四兩拔千斤”的出發點做到小投入大效益。
前期,岳紙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不是忙于做方案、搞招標,而是在全國范圍內搜集企業信息化的失敗案例,經行一定分析后作為決策參考。王祥認為,這些失敗案例給了他信息化規劃與建設決策很大啟發。
著眼于實用高效的發展方向,岳紙ERP系統供應商的選擇并沒有好高騖遠,相反與本土知名軟件開發商天工遠科合作。物理平臺采用HP L3000 9000系統小型機,網絡平臺采用思科網絡設備組建千兆以太網,項目數據庫和應用服務器分別采用ORACLE8I大型數據庫和ORACLE IAS為基礎,并采用以J2EE構架為主的多層開發架構。
事實也證明,岳紙信息化所遵循的“實用高效”目標在ERP項目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為此,天工遠科的管理咨詢與開發人員為這個項目在岳紙呆了兩年多的時間,項目開發完全基于對岳紙現狀的充分了解和未來發展科學分析的情況之上。
生產控制重中之重
岳紙信息化有2個億花在工業自動化和生產流程控制上,PC、服務器等硬件和配套軟件只花了2千多萬。通過岳紙信息中心主任黃建民透露的數據不難看出,生產控制(PMS與PCS)才是岳紙信息化的關鍵。
新近投產的岳紙八號機是世界同行中生產效率最高也是生產控制最先進的機組之一。王祥笑言,岳紙有很多國產小車,但幾乎沒有一臺不漏油的,然而岳紙一些多達1萬多個節點的紙機,可以在中央控制系統的循環控制之下,不漏一點油,廠房內任何時候都是干凈整潔的。這些是國內很多同行都難以想象的。
從1984年岳紙一號紙機全面技術改造引進美國ABB質量控制系統(QCS)開始,岳紙一直沒有停止過在紙機生產控制上的技術改造。2002年全面啟動的“20萬噸”技改工程中,兩條污水處理線裝備西門子PLC系統、楊木漿生產線裝備三套西門子PLC系統和METSO DCS,八號紙機則配置METSO的MCS、DCS、QCS及SENSODEC系統、ABB WIS和西門子數字式交流傳動系統、輔助系統廣泛采用西門子PLC系統。
這些生產控制系統的完善,讓岳紙創造了幾個奇跡。通過現場生產流程的監測,輔以紙張橫向與縱向兩個控制系統等的數據分析,就可以達到對生產設備的高度智能化控制。與岳陽到哈爾濱等長距離的紙張,經過縱向定量自動控制系統,誤差只有0.01毫克。這一成績在國內同行中是最好的。
在部分IT專業人士以岳紙覆蓋企業管理區域和廠房各個角落的網絡視頻系統投入并不大表現出不以為然這一方面。岳紙卻通過它,不僅滿足了管理人員隨時管理和視頻會議的需求外,通過對紙機運行時“斷頭”的自動監測、再與生產控制系統對接起來完善紙病分析診斷與改進控制的功能,才有岳紙最長多達56小時不“斷頭”的最高記錄。
同樣,表現在生產效率的提升上,以岳紙岳陽公司為例,90年代近7萬噸的產量人員編制達4900人,而現在40萬噸的產量反而只有2300人。其中20萬噸項目定編人數只有193人,勞動生產率居世界同行前列。
規避“數字鴻溝”
如果要把岳紙信息化當作一個美談,其無紙化辦公肯定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除了生產指揮、過程控制系統,岳紙在企業網絡平臺構架、辦公自動化系統(OA、KM)、視頻會議系統、ERP系統、財務系統、內外網、CAD等應用軟件系統上都是齊頭并進,并強調全面性與集成性,做到有效地規避“系統鴻溝”和“信息孤島”。 談到信息化系統的協同性,王祥舉了一個例子。原來岳紙庫房與生產、銷售都是傳統方式管理,原則可以說是分開的。所以庫房為了避免自己擔責任,只管采購、保持原材料與配套設施的充足。在一次庫房盤底中發現,積壓的水泵軸就有二十多根,夠企業用20年,而發現的時候這些產品都已被淘汰,有10根只能作廢鋼處理,這些損失不知道有多少。
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采購部門對生產部門不知道,生產對銷售不知道,銷售對庫房成品又只有簡單的概念,或者根本無法對客戶需求快速響應。三個不知道就足以說明企業的競爭力水平。
而現在,借助網絡平臺與視頻管理的即時性,遍布全國各地的二十多個銷售公司可即時查到公司每一種產品的數量、甚至堆放位置。生產部門可以即時了解到銷售情況,采購部門則可以通過生產和銷售數據的分析,進行網上招標采購,與供應商建立快速的連接通道,讓其送貨上門,也從根本上解決了采購積壓的局面。
達到這一前提的主要因素是網絡通訊與視頻管理的協調,還有數據采集的即時實現與相關系統的協同管理。在此,岳紙經驗是,信息化建設必須保證全面性與集成性應用,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化應用也要責任到人
在ERP系統開發的時候,岳紙內部頒布了一個軍令狀。ERP工程設計不合理、不實用、或者沒有適當超前考慮,要追究相關部門領導的責任,重者撤職、輕者降級。
系統開發過程中就調動全員高度配合,是保證系統成功應用的前提。系統應用之后,岳紙也把全員信息化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放到重要位置。用不起來就是擺設。同樣明文規定,每個管理人員或員工都必須熟練掌握系統對其崗位的應用要求,適應不了系統的也只有撤職、下崗。
這些軍令狀無疑是岳紙信息化從上至下把應用責任到人的體現。進而才能推動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轉。以至楊傲林肯定,責任制的落實、以及全員參與是岳紙信息化工程成功實施的大前提。
向“岳紙模式”看齊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閉門造車等于自殺,而不計生產效率、一味強調國內勞動力成本競爭優勢無疑又是慢性自殺。
在此,信息化是提升企業生產效益、完善現代企業產權與管理制度、實現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是發展趨勢。湖南省經貿委主任林武認為,湖南制造業在資金、技術、管理水平、經營理念等許多方面缺乏優勢,現實也證明要改變這一現狀在短期內難以實現,而最可行的機會,就是要借助信息化千方百計提高企業競爭力,才能達到諸如管理、技術、成本控制、客戶服務等的全面提升,這是湖南制造業乃至其它行業都必須增強緊迫性的重點所在。
透過岳紙信息化所取得的巨大回報和應用經驗,歸納成制造業信息化“岳紙模式”向全省制造業及所有企業、政府部門推廣是湖南省樹立榜樣、借榜樣的力量推動全省各行各業信息化的實質性表現。
向“岳紙模式”看齊,借鑒湖南乃至全國范圍內信息化成功的企業經驗,立足自身實際需求,盡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有湖南制造、湖南企業輝煌的明天。
岳陽林紙集團簡介: 始建于1958年,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集制漿造紙、林業基地開發、發電供熱、輕機制造、科研設計、國際港口貿易于一體的國有大型一類企業;公司占地面積360萬平方米,資產總值48億元,擁有1家控股公司、1家參股公司、4家全資子公司,形成岳陽、沅江和冷水灘三個生產基地;已成為全國系列膠印書刊紙、輕涂紙、新聞紙的重點生產企業,是國家經貿委確定的520戶重點企業之一,湖南省為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而實施"十大標志性工程"的龍頭企業。
2002年,岳紙完成產量2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5.3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5.8億元,實現利稅總額2.4億元,其中利潤1.06億元!笆濉庇媱澩ㄟ^完成10萬噸葦漿項目、30萬噸涂布白卡紙項目、15萬噸包裝紙項目,使公司發展成為年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林紙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