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一屆三次理事會暨全國輕工行業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1月5日,西北名城西安迎來了全國輕工行業各協會、直屬單位、企業、高等院校等近300多位代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一屆三次理事會暨全國輕工行業座談會在此召開。
在輕工全行業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熱潮中,會議緊密結合輕工行業的實際,在認真回顧總結去年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對發展輕工業和為輕工業發展服務更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同時,為推動中輕聯和輕工行業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對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要部署。
會議提出,2004年全國輕工行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把握好"五個統籌",貫徹好中央的方針政策,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質量和效益,繼續推進和深化為培育名牌、培育特色區域、提高會展水平、提高對外貿易水平服務的活動,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企業文化建設,促進輕工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副會長楊志海、潘蓓蕾、張善梅、王世成、楊自鵬、李玉娟出席會議。會議由楊志海主持,陳士能代表中輕聯向大會做題為《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 促進輕工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工作報告。陜西省副省長鞏德順到會祝賀并表示要借此次會議促進陜西省輕工業的進一步的發展,加快縮短與東部沿海地區差距的步伐。中國質量協會秘書長馬林、西安市副市長黃省身、陜西省輕紡辦主任劉德林等出席會議。
2003年,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遭遇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多種自然災害等嚴峻挑戰面前,輕工行業的廣大干部職工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不斷研究新情況,努力適應新要求,緊緊圍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心一意為我國輕工業發展做好服務工作這一主要任務,按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要求,積極開展以為行業服務、為企業服務、為會員服務為重點的"雙向服務"活動,保證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局良好。2003年,輕工行業繼續保持了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經濟效益取得了工業總產值(1990年不變價)可達26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工業增新的提高。
預計2003年增加值可達75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利稅總額可達2160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利潤總額為118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出口增勢強勁,出口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可達11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占全國工業產品出口額的26%,實現貿易順差約為800億美元。
在總量擴大的同時,輕工業產品結構逐步調整,區域特色逐步顯現,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開拓和專業市場的培育取得新成效;各種所有制和多種形式的輕工企業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一批民營企業迅速成長,眾多輕工企業為發展經濟、繁榮市場、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加入WTO后的新形勢下,輕工各行業、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和處理貿易摩擦等方面逐步提高了主動性和自信心。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副會長楊志海、潘蓓蕾等出席會議
陳士能會長在會上強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中,輕工業將會不斷發揮重要作用。在逐步深化改革和在新格局下運行的實踐中,對中輕聯和行業協會的定位進一步有了明確的認識。
1、加強調查研究,為提高服務水平打好基礎。
今年,我們將努力在調研咨詢方面有所突破。要同有關方面進一步合作,就發展中小企業、非公經濟與擴大勞動就業問題;輕工行業中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的現狀與對策建議;造紙行業污染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家電業重組與競爭力提升研究;食糖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皮革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分析與思考;電池、家具業反傾銷案例分析與協會作用等重點問題,組織專題調研,提出咨詢意見和政策建議。
2、做好為“三農”服務的工作。
我們要發展資源型、勞動力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化程度,拉長產業鏈,做好工農一體化、科農工貿一體化的文章。要通過多種途徑,經常和適時地向有關方面提供信息,宣傳推廣適合加工的新品種,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促使優良原料基地建設能逐步得到落實,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高效、環保、綠色、健康的新產品不斷得到新發展。
3、進一步推進培育輕工特色區域,為城市、城鎮建設服務。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輕工特色區域經濟有了新發展,涌現了一批區域特色明顯的市縣鄉鎮。這些地方專業特色突出,集聚效應明顯,逐步形成了區域性產業體系和發展優勢。但總的看,目前的一些特色區域大多還處在發展中,還缺乏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還必須在進一步形成產業特色和提高核心競爭力上切實下功夫。
4、關注中小企業發展,為擴大勞動就業服務。
我們要對輕工中小企業盡量從多方面提供服務。要注意了解和把握相關的法規、政策,借助創業、融資擔保、培訓三大工程,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持和溝通服務。努力做好產品發展、技術交流、管理咨詢服務。
要積極促進更多的輕工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引導中小企業加強科學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提高競爭能力,推動聯合協作。今年將適時召開輕工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座談會。
5、推動名牌戰略向縱深發展,提高企業和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今年,我們要進一步實施名牌培育工程。各行業和有條件的企業,要有爭創中國名牌和向世界名牌進軍的發展計劃,明確目標,找出差距,制訂措施,狠抓落實。
今年,我們將和名推委密切配合,繼續推薦一批具備條件的產品參加2004年中國名牌產品的評價,加強對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和行業培育名牌活動的宣傳,還將組織有關創名牌的培訓與交流考察活動。
6、加快信息化建設,促進輕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中輕聯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信息產業部、科技部及其它有關信息化工作的政府部門的聯系,及時反映輕工企業信息化情況,爭取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導。開展《全國輕工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需求情況調查》工作,企業信息化培訓工作,開展全員信息化素質教育,組織有關專家協助制定行業信息化發展規劃。
此外,還要根據輕工業地方管理機構及各行業協會的實際需求,聯合舉辦企業信息化專題論壇,就區域或行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熱點問題、信息技術應用對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商務模式創新的促進作用等進行研討。
7、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輕工業對外開放水平。
目前國際上的反傾銷案例我國最多,其中又是輕工行業最多。其原因,一是國際上還存在某些歧視和偏見;二是我輕工對外貿易量大面廣,而我們對國際通行規則的把握和運用還處在初級水平,還不善于利用規則保護自己的權益;三是我們一些企業在外貿活動中確實有不合規則的行為;四是以往我方沒有參與制訂國際貿易規則的活動,因而很難在過去的規則中體現我方的利益需求。所以,我們要注意主動地提出修訂和完善的意見,更要積極參與新規則的制定,使之能體現我方正當利益要求。
我們要認真研究生產、流通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研究會展經濟的發展趨勢,努力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經驗,提高辦展水平,進一步推動輕工展覽向“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規;狈较虬l展,為國內外輕工業搭建全球交易和展示的舞臺,逐步培育出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大牌展覽。
中輕聯將在今年組織召開研討會,專門研究面對貿易摩擦日見頻繁、出口環境不容樂觀的形勢,我們的企業應該如何應對,行業協會需要做哪些工作等等,請商務部到會介紹情況并做主題報告,有關行業協會負責人將介紹本行業的情況。
8、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文化建設工作,提高整體綜合素質。
我們要繼續依靠各級具有輕工學科特色院校、行業和企業,多層次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此外,我們將積極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配合人事、勞動部門有步驟地在行業內逐步實行就業準入制度。同時,還將在一些行業實行設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加強輕工行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養,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各行業、企業要積極利用好上述平臺,創造條件,促進人才的培養,要在培訓時間、經費上給予適當安排,要積極實行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政策。這次會上印發了剛獲批準的《輕工行業實行就業準入的職業目錄》和《設計師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暫行規定》,將會對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今年,我們要通過輕工報刊、年鑒和政研會等,對會員單位中“三個文明”一起抓的典型和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做出新成績、創出新經驗的典型,進行調研、總結和宣傳推廣,要適時組織“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專題研究交流活動。
此次會議還對海爾集團、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50家全國輕工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進行了表彰。北京大學王俊宜教授應邀就我國入世兩年來的成就與問題為與會代表做專題講座。
與會代表表示,輕工行業面臨著新的光榮使命和發展機遇,中輕聯要以新的姿態,同全行業一起,扎實工作,銳意進取,為開創我國輕工業發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