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近了,各式掛歷、臺歷、對聯早已經擺上商家柜臺。記者從京城各大書店、批發市場等一些掛歷銷售渠道了解到,如今掛歷市場的生意冷淡。內容陳舊,利潤降低成為掛歷市場發展的主要瓶頸。 記者近日在官園批發市場看到,出售掛歷的攤位前人員冷清,很少有購買者,一些商家開始以本錢甩賣。今年掛歷的制作材質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燙金、宣紙、工藝紙雕、藝術卡紙、高檔金箔、卡紙水晶等,內容也擺脫不了風景、汽車、繪畫、人物、花卉和動物的圈子。東單一書店內,90年代的掛歷品種如貓狗寵物、盆景山水等依然唱著主角,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能換月份牌,去年的掛歷今年仍能照賣不誤。”
一位多年從事掛歷銷售的業內人士作了個比較,月餅和掛歷同為時令性商品,但銷售情況卻大相徑庭。月餅年年都花樣翻新,檔次提高,利潤也水漲船高,吸引得眾廠家競相搶占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掛歷可就不同了,許多人的生活中已經不再需要掛歷,取而代之以更高級的電子日歷產品,加之傳統掛歷創新不夠,市場越做越小。“墻面裝修得清潔漂亮,非得往上面砸個眼,就為了掛本掛歷,實在不值得。”外企上班的賀女士說:“現在家里擺掛歷顯得很土氣,也不美觀,放個精美的多功能萬年歷倒是不錯的選擇!
從新街口新華書店的銷售記錄可以看出,2003年末單位的掛歷訂單明顯減少,每張訂單數量一般也就是一二十本。銷路不暢導致利潤更加走低,使得出版社越干越沒勁頭,不愿意下力氣對掛歷做創新設計和改變,而掛歷的供貨商渠道銷售隊伍也迅速縮水。一書攤小販告訴記者,包裝精美的掛歷,如金箔、宣紙等百元以上價位的高檔掛歷還可以賺點,普通十幾、二十元價格的低檔掛歷幾乎沒有利潤可言。
看來,內容老套,利潤降低使得掛歷市場已朝不保夕,掛歷這種“時令產品”確實已經到了必須突破和創新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