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第二大外商投資項目、亞洲最大的高檔文化用紙生產基地----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投資⒈98億美元的亞太紙業(廣東)有限公司舉行奠基儀式。這再次激發了國際資本在中國“跑馬圈地”的投資熱情。然而,在巨大市場潛力及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原材料成本高企、設備投資過大、技術產品市場更新將影響投資前景,甚至會成為投資“陷阱”。
市場大 捷足先登
中國已進入世界紙張生產、消費和進口大國行列。有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紙品總消費量約為3500萬噸,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自1996年以來,中國紙張需求缺口逐年加大,紙品原料及產品進口用匯70多億美元,與石油、鋼材成為進口用匯最大的三大類產品;到2015年我國紙品總消費量將達到8000萬噸以上,造紙業共計需要投資約4900億元,平均每年約需投資300多億元。
由于造紙行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我國曾對外商投資造紙業有一定限制。2001年4月1日,國家推出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化學木漿、原料林基地建設及部分高檔紙及紙板生產等都被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目錄。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及中國造紙業巨大市場的誘惑下,引發了國際紙業巨頭大規模投資國內造紙業的熱潮。
近10年來,外資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國內興建了一批使用木漿的大型紙廠。截至目前,在國內設廠的跨國紙業公司有10余家,且各家不約而同將投資項目集中在全木漿雙膠紙、低定量涂布紙、銅版紙等高檔紙品領域。據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國內高檔文化用紙總量中,50%源于進口,其余50%的市場份額,獨資和合資企業占四分之三,內資企業僅占三分之一。外資企業在國內高檔紙品領域占有絕對領先地位。國內企業無不感嘆:起初我們面對的是國際造紙巨頭的產品沖擊,如今他們在國內直接投資設廠,仗打到家門口。
傾銷案 推波助瀾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國際紙業巨頭開始在國內新建、擴建項目,一場高檔紙品的市場爭奪戰已經打響!而促使這場爭奪戰爆發的,除了高檔紙品市場龐大、利潤高企之外,中國入世第一例反傾銷案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8月6日,商務部發布2003年第35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韓國、日本、美國和芬蘭的進口銅版紙反傾銷調查的終裁決定:自2003年8月6日起,對原產韓國、日本的進口銅版紙征收4%--71%不等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
APP中國區總經理姚旭升表示,這個裁定維護了中國銅版紙企業的利益,但對于韓國、日本紙業廠家來說,一紙反傾銷裁定卻是致命的。
韓國最大紙品制造商韓松紙張公司曾經是國內企業的最大威脅。但韓松最終被裁定的反傾銷稅是16%,這意味著韓松已被中國銅版紙市場拒之門外。對此韓松當然不甘心,并另辟捷徑盡可能來保住中國市場。其今后在中國的方向是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因為這一塊是免增值稅和關稅的。
事實上,反傾銷的裁定,加快了更多的國際紙業巨頭在中國建廠及擴建步伐。據悉,這次反傾銷裁定,日本王子制紙株式會的銅版紙反傾銷稅是56%,這幾乎斷送了王子對中國出口銅版紙的前途。
但王子并沒有放棄中國市場。近日,日本王子總部宣布,正式將管理中國事務的權限移交給新成立的中國事業推進總部。此前,王子制紙的南通漿紙一體化項目正式簽約。該項目投資折合人民幣139億元,擬建成年產120萬噸高檔文化用紙和銅版紙、年產70萬噸化學木漿紙一體化聯合工廠。該項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漿紙一體化聯合工廠。
南通項目是王子在中國遭遇反傾銷之后的最大賭注!該公司董事長原田晴義說:“王子銅版紙在中國銷售遇到的價格、交貨期及傾銷之痛等所有問題,將會通過在中國本土生產得到解決!
據統計,在國內設廠的國際紙業巨頭有10余家,且各家不約而同將投資項目集中在銅版紙等高檔紙品領域。其中有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金光集團。芬歐匯川在常熟的二期工程已經動工,建成后將增加產能45萬噸;斯道拉恩索在蘇州紫興也獲準建立一條45萬噸的生產線;APP旗下的金東紙業也在近期會大規模擴產。
值得提及的是,由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投資的亞太紙業項目,建成后年產高檔文化用紙達100萬噸,年產值達60億元人民幣,可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文化紙生產基地。
遇瓶頸 前景難測
國內市場造紙原料需求量巨大,卻長期依賴大量進口廢紙,而要減少對進口廢紙的依賴,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國產木漿供給率。為此,國內造紙企業的育林愿望十分迫切。
事實上,我國已開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以緩解造紙原料緊缺。據悉,國家將投入718億資金啟動全國范圍內的育林工程,到2010年,將可提供木材每年13337萬立方米,滿足國內造紙生產用材需求量的40%,使國產木漿供給率從現在的7%提高到15% 。
隨著國內“林紙一體化”項目的推進,國際紙業巨頭也開始在國內宜林地區加緊“圈地”。為了締造自己在中國的產業鏈條,在廣西、廣東、海南等宜林地區,外資已經開始覬覦中國紙漿的本土化工程。全球紙業排名第十的APP的目標是在中國形成一個800萬畝林地、年產120萬噸木漿、造紙200萬噸的林紙一體化產業鏈。在過去幾年間,APP已經投資3億美元左右用于實現這一目標。APP亞洲漿紙業公司將在海南營造350萬畝漿紙林、建設年產60萬噸的漿紙生產基地。全球排名第二的造紙商----斯道恩索則計劃動用16億美元在廣西建設一個大規模漿廠。而芬歐匯川也考慮在中國投資林業。
專家分析,盡管回報率較高、需求巨大,但是投資速生造紙林資金需求量較大、投資周期較長,尤其第一年投資最大。如果造林面積為50萬畝,投資規模就在2億元以上。目前世界造紙白楊中生長期最短的豐產樹種也需要5年生長周期,能否等到5年后收獲的那一天,是造紙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此外,發展速生林需要大量資金,這也成為許多投資者的瓶頸。
據了解,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速生林投資十分積極。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外商投資行業指導目錄中,造林和制漿都屬于鼓勵進入的行業,這必然令國際紙業巨頭投資活躍,從而抬高這一領域的進入門檻,加劇市場競爭。因此,速生造紙林的商業機遇有可能稍縱即逝。
有風險 三思而行
業內人士指出,紙業作為國內少數幾個市場尚在高速成長的行業之一,大部分外資企業已經在我國站穩腳跟,而且確定了行業優勢。國內大型造紙企業集團也在與外資的競賽中逐漸成熟。此時投資該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白手起家式的投資建廠意味著巨大的資金、人力、時間投入,未來市場開拓難度也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造紙企業設備從設計安裝到試車所需時間較長,一般安裝就要1年,影響到新建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由于認識度的差異,國內紙品新品種一般要晚于國際市場2--3年;因此,企業要根據自身投建進程和未來市場狀況謹慎選擇紙品品種和技術。另外,企業在快速擴張中面臨的一些資金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和有關環保問題等,均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傊趪鴥韧顿Y造紙企業的風險依然存在。面對利潤誘人的高檔紙品市場,是否進入、如何進入,投資者還需三思。
反傾銷裁定后,銅版紙價格走勢仍充滿懸念。反傾銷裁定后,進口紙淡出所留下來的空缺,必然由國內銅版紙填補。據稱,今年國內預計進口數量將減少40萬噸,再加上國內本身銅版紙需求增加10%(即國內需求要增加20萬噸左右),這樣就有60萬噸的缺口了。國內銅版紙生產廠家為爭奪這一“肥缺”,能不進行激烈的交戰嗎?而目前中國商場最有效的競爭利器是價格戰,因此價格戰在所難免!
面對迅速擴大的市場,日本王子在南通建廠,新加坡金鷹集團在廣東建廠,芬歐匯川在常熟擴建二期工程,斯道拉恩索在蘇州的紫興正在建設二期。而國內的各工廠也在增產擴建,大宇除了建設二期,還租賃了天津四廠,金東也在準備擴充產能,其他眾多中小紙廠也紛紛跟上。
業內人士表示,到2005年左右,國內銅版紙市場會有幾個大的中外項目投產。到那時,整個中國市場會有一次真正的大洗牌。(資本周刊特約撰稿 阿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