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人與自然關系和諧,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的企業就必須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廣西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堅持走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之路,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在北國一片凋零、萬物沉寂的時候,南國廣西卻是另一番景色:如茵的綠草、郁郁蔥蔥的大樹以及點綴其間的紅花,一派生機勃勃的南國風光。特別是汽車越接近記者采訪的目的地——所謂“南國蔗城”的貴港市,映入眼簾的是萬畝連片的蔗海在風中搖曳,依記者看這里若稱“南國蔗城”一點也不為過,因為記者采訪的廣西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是依托這萬畝蔗海,走著一條全新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成為全國第一個掛牌的國家生態工業(制糖)示范園區。廣西貴糖原來是一家老國有企業,其前身是廣西貴縣糖廠,于1956年建成投產,是國家“一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1994年,貴糖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組建成定向募集的廣西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月11月11日,貴糖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貴糖是貴港市的支柱產業,甘蔗生產涉及全市65%人口的生計,甘蔗生產是全市農業生產的基礎及主導產業。廣西貴糖長期以來一直在探索一條“變廢為寶”的生產模式,也就是按照物質的生態結構將上游產品的廢棄物變成下游產品的原料,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盡量不出或少出廢物,盡可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索取。
目前,貴糖生態工業雛形主要由兩條主鏈組成:甘蔗→制糖→廢糖蜜制酒精→酒精廢液制復合肥,回歸甘蔗田。另一條為甘蔗→制糖→蔗渣制漿造紙。每條生態鏈的上游生產過程產生的廢物用作下游生產過程的原料。利用制糖過程產生的廢糖蜜作原料來生產酒精,酒精生產過程產生的酒精廢液用來生產甘蔗專用復合肥,復合肥又用來肥田。至此,以甘蔗田種植甘蔗為起點,經過甘蔗→制糖→糖蜜制酒精→酒精廢液制復合肥,復合肥返回蔗田為止,形成了一條閉環的生態鏈。
另一方面,制糖過程中產生的蔗渣用來造紙,造紙過程產生的白泥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料。在造紙生態鏈中,蔗渣用來制漿,紙漿送造紙廠進行造紙;制漿廠產生的黑液通過堿回收回收其中的堿,回用于制漿,堿回收白泥用來生產水泥;制漿過程產生的廢水通過節水過程凈化后送至鍋爐房,鍋爐房排放的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河。
除上述生態工業鏈主線外,貴糖還開發了利用制糖車間濾泥制水泥、利用酒精廠發酵車間廢CO2制輕質碳酸鈣等副生態鏈,不但可以生產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產品,而且能夠有效利用CO2,減少CO2對環境的污染。
另外,其清污分流清水回用污水治理是降低水耗的一項基本措施和有效手段,同時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地規劃和統籌地安排。實施后不僅節約用水,還在降低噸產品水耗上取得了預期效果,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實施,使重復用水率達62.5%。
專家們就此一致評價:貴糖以生態工業思路發展制糖工業的做法,為我國制糖工業結構調整、解決行業結構性污染,使傳統產業通過調整、組合煥發新的生命力,開辟了一條新路,提供了可貴的經驗。
貴糖堅持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工業總產值比前幾年翻一翻,造紙產量大幅度提高,由1995年的年產4萬噸提高到2002年的年產近10萬噸,制糖由1994/1995榨季80萬噸甘蔗提高到2002/2003榨季128萬噸甘蔗的情況下,區域環境質量不是惡化而是得到了改善,COD年排放總量由1995年的37984噸降低到目前的10500噸,污染物排放得到大幅度的削減。在1995年以前,鯉魚江水質嚴重超地面水V類水質,水質發黑變臭,目前的鯉魚江水質已達到地面水V類水質,水質較清澈,從鯉魚江的水質變化可以看到貴糖排污量的減少。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為貴糖年產10萬噸生產用紙技改工程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評監測數據也表明,貴糖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總體環境質量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貴糖周邊環境狀況有很大的好轉。
這幾年進行清潔生產,變廢為寶,利用制糖過程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不斷擴大綜合利用的生產能力,連續幾年來綜合利用的產值不斷增加,2000—2002年間,貴糖各生產廠大部分單耗指標呈逐年下降趨勢,各種物耗不斷降低,部分分廠單耗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如榨季制糖生產的百噸蔗耗標汽量、第二造紙廠的噸紙耗水量)。特別是在水的清潔生產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各種產品的耗水量有了大幅度降低,如造紙由以前的噸紙平均耗水220噸降到目前的平均120噸,制糖用石灰石與蔗比由2000年的6.15%降到目前的4.62%,百噸蔗耗汽由3.89噸降到目前的3.51噸。
記者在貴糖生態工業園區參觀時,車間里只有機器的轟鳴聲,卻鮮見粉塵飛揚;車間外的綠樹依然蔥綠,看不到一些工廠遮天蔽日、污水橫流的廠景,與南國美麗的景色協調起來。傳統的環境管理,是把污染防治的重點放在生產的末端治理上,而忽視了生產全過程的控制,而末端治理使環境保護付出了更多的社會經濟成本。為此,貴糖把環境管理的重點由單純的末端控制轉到過程控制與末端控制相結合的軌道上來,把推進生產過程的清潔化、資源消耗的最小化、排污總量的最低化作為環境管理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之一。
因此,采用清潔工藝、從源頭削減污染成為該公司預防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戰略和手段之一。本來制漿造紙是重污染行業,從根本上解決造紙業污染的有效途徑是采用清潔工藝改造傳統產業,為此,貴糖對制漿造紙工藝進行了一系列清潔工藝改造。發明了諸如白水回用等一系列專利技術,確保污染物的低排放。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貴糖由于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在產量上升的同時對環境的污染卻在減輕,對資源的索取也在減少。
很顯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是完全可以統一起來,協調發展的。按照和運用自然生態的理論,建立生態工業,在這個工業生態體系中,物質能量和信息逐級傳遞利用,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節約,污染物產生實現最小化,廢物得到充分的再利用,經濟形成循環發展模式,生產過程實現清潔化,這是清潔生產更高層次——區域性的清潔生產。這種區域性清潔生產,既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又有利于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把環境污染問題解決在產業布局和調整的規劃中,解決在生態工業鏈的生產過程之中,真正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結合起來,實現環境與經濟的統一,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多贏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