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華紙業網獨家報道
中國造紙業與林業發展論壇系列報道之九
江蘇省造紙協會 秘書長李長林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應大會組委會的邀請, 今天我在這里作一個題為《騰飛中的江蘇造紙工業》的演講, 演講共分八個部分:一、利用外資促進發展; 二、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三、企業規模迅速擴大; 四、原料結構發生巨變; 五、裝備水平國內領先; 六、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七、產品結構明顯改善; 八、內資企業奮起直追;向大家介紹江蘇造紙工業目前發展狀況以及近期發展前景。希望通過今天的大會介紹, 使大家對江蘇造紙工業有一個更進一步的了解, 同時也請大家給予騰飛中的江蘇造紙工業以更大的支持與合作。
在各級黨和政府的領導下, 江蘇造紙工業“九五”期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不但提前完成了“九五”計劃,成為江蘇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并且在全國確立了造紙大省的地位!笆濉币詠,江蘇造紙工業正在持續地大踏步前進,預測我省造紙工業到2005年機制紙及紙板的總產量有望達到600萬噸,比“九五”期末總產量翻一番;到2010年機制紙及紙板的總產量將突破1000萬噸。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江蘇造紙工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標志:
一、 利用外資促進發展
由于江蘇省黨和政府積極貫徹黨中央的改革開放政策,從江蘇的實際出發,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外商又看好江蘇潛在巨大的市場、發達便利的交通、人文薈萃的優勢、經濟發達的地理,“九五”以來,許多外商、臺商、港商紛紛在江蘇大量投資興建造紙企業。目前已在或已決定在江蘇投資造紙企業的外商、臺商、港商就有印尼的金光集團公司、瑞典的斯托拉—恩索集團公司、芬蘭的UPM集團公司、日本的王子制紙株式會社、美國的中南集團公司、臺灣的榮成紙業集團公司和永豐余紙業集團公司、香港的通達集團公司和理文集團公司等近十家。
到2003年10月結止,已建成投產的獨資、合資外資企業有:110萬噸/年高檔銅版紙、膠版紙、復印紙的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35萬噸/年高檔文化用紙的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30萬噸/年高檔箱紙板、瓦楞原紙的無錫榮成紙業有限公司、45萬噸/年高檔涂布紙、膠版紙、無碳復寫紙的金華盛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15萬噸/年高檔銅版紙的蘇州紫興紙業有限公司、12萬噸/年高檔生活用紙的金紅葉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5萬噸/年中高檔涂布白紙板的江陰永豐余紙業有限公司、2萬噸/年高檔生活用紙的永豐余紙業(昆山)有限公司、2萬噸/年高檔生活用紙的王子制紙妮飄(蘇州)有限公司?傂略鰴C制紙及紙板生產能力超過250萬噸,利用外資總金額達到55億美元。
從2003年開始,印尼的金光集團公司已決定在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追加投資4-5億美元啟動第三期工程,擴建一條60萬噸/年機內涂布高檔銅版紙生產線,計劃2005年上半年建成投產。芬蘭的UPM集團公司在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追加投資4.7億美元啟動第二期工程,開工擴建一條45萬噸/年高檔文化用紙生產線,計劃2005年上半年建成投產。美國的中南集團公司已在我省太倉市開工建設玖龍紙業(太倉)有限公司,總設計建設規模為350萬噸/年,總投資12億美元,(整體項目據了解將分4期進行,每兩年投資建設100萬噸/年紙板、卡紙生產能力),第一期工程50萬噸/年高檔卡紙生產線將于今年底建成投產。香港的理文集團公司已在我省常熟市開工建設江蘇理文造紙有限公司,總設計建設規模為130萬噸/年,總投資4.1億美元,第一期工程55萬噸/年二條高檔牛皮箱紙板和涂布白紙板生產線,將分別于今年底和明年三季度建成投產。香港的通達集團公司已在我省常州市開工建設江蘇旺達造紙有限公司,總設計建設規模為120萬噸/年,總投資3億美元(不建自備電站、自備碼頭),第一期工程20萬噸/年高檔工業包裝用紙板生產線,將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產。據了解,日本的王子制紙株式會社已決定在我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總投資約17億美元,計劃建設120萬噸/年高檔文化用紙和銅版紙;70萬噸/年化學木漿的漿紙一體化聯合企業?傮w項目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工程投資約5.1億美元,計劃在2004年開工建設60萬噸/年銅版紙生產線,于2006年底建成投產。
上述6個獨資、合資在建和擬建制漿造紙項目,總新增機制紙及紙板生產能力將達到800萬噸/年,利用外資總金額將達到45億美元。
“九五”至“十一五”已經引進和即將引進的100億美元在江蘇所新建的現代化制漿造紙企業,對江蘇造紙工業的騰飛已經并將繼續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對加快中國造紙工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據江蘇省造紙協會統計資料表明,江蘇造紙工業在提前完成“九五”計劃以后,在“十五“的前三年期間經濟總量正在快速增長。2001年機紙及紙板總產量達到31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0.7%;工業總產值實現1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1%;銷售收入達到1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上繳各項稅金總額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4%。2002年機紙及紙板總產量達到36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6%;工業總產值上升到16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2%;銷售收入達到15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4%; 上繳各項稅金總額攀升到6.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全行業贏利8.34億元。多項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記錄,特別是經濟效益一舉扭轉了連續10年來全省造紙行業經營性虧損的被動局面。年上繳國稅、地稅總額達到6億元,這也是江蘇造紙工業史上前所未有的。2003年1-9月機制紙及紙板總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 12.9% ;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2.5%;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6.7%;上繳各項稅金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28.5%,全行業盈利比去年同期下降16.3%。
根據我省正在新建和擴建的大、中型制漿造紙項目的進度情況預測,江蘇造紙工業經濟總量2004年的增長幅度將會趨向平穩,2005年的增長幅度將會再次出現一個新的飛躍,機制紙及紙板的總產量可望突破600萬噸,其他各項經濟指標亦將同步大幅度增長。到2010年時機制紙及紙板的總產量將突破1000萬噸。
三、 企業規模迅速擴大
依據全省納入我行業協會統計和信息調查的七十二家規模造紙企業,2002年總產量360萬噸的數字顯示,江蘇造紙企業的年平均生產規模已達到5萬噸,外資企業年平均生產規模為22.6萬噸,內資企業年平均生產規模為2.2萬噸。這個數字表明江蘇省的造紙企業已迅速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正在快速縮小與國際紙廠年平均8萬噸生產規模的差距,并已走在了全國紙廠年平均1.1萬噸生產規模的前列。
依照國家劃分工業企業規模:銷售額3億元以上;資產合計4億元以上;從業人員2000人以上的新標準規定,國家統計局工交司根據2002年全國工業企業的年度數據,認定全國大型造紙企業有26家,江蘇只有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一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省應還有5家應認定為大型造紙工業企業。這5家大型造紙企業是芬歐匯川紙業(常熟)有限公司(銷售額20億元,資產合計6億美元);金華盛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銷售額15.8億元,資產合計13.8億美元);蘇州紫興紙業有限公司(銷售額9.2億元,資產合計2.4億美元);金紅葉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銷售額8.9億元,資產合計10.6億美元);鎮江大東紙業有限公司(銷售額4億元,資產合計6.8億元),這5家大型企業由于自動化程度高,從業人數低于2000人而未能入圍。由此可見,目前江蘇造紙工業大型企業總數占全國造紙工業大型企業總數的1/5,與山東省并列全國第一。而且目前利用外資正在新建的項目均為大型造紙企業,內資企業江蘇新大紙業集團公司和張家港華新紙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也正在進行擴建和新建。預測到2005年,我省大型造紙企業的總數將超過10家。
四、原料結構明顯改善
據我省行業協會統計, 2002年全省造紙工業總用漿量為291.5萬噸, 其中: (1)、商品木漿用量為149.5萬噸, 占全省造紙總用漿量的51.3%, 比上年同期的43.6%上升7.6個百分點;比2002年全國商品木漿用量比例21%高出30.3個百分點。 (2)、廢紙漿用量為95萬噸, 占全省造紙總用漿量的32.6%, 比上年同期的42.4%下降9.8個百分點;比2002年全國廢紙漿用量比例47%低14.4個百分點。(3)、草漿用量為47萬噸, (其中:堿法草漿—蘆葦、麥草、稻草漿合計15萬噸, 石灰法麥草漿32萬噸), 占全省造紙總用漿量的16.1%, 比上年同期的14.5%上升1.6個百分點;比2002年全國草漿用量比例32%低15.9個百分點。另據了解, 鎮江金河紙業有限公司和江蘇新大紙業集團公司已開展利用楊木加工剩余物生產楊木蘆葦混合漿和楊木麥草混合漿的生產利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傊,我省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以木漿為主的原料結構調整。
隨著我省金東紙業、芬歐匯川紙業、玖龍紙業、理文紙業、旺達紙業五大擴建、新建項目的建成投產, 同時依照江蘇省政府的要求, 在2005年之前,將落后的石灰法麥草制漿全部停產, 江蘇造紙原料結構將進一步改善。預測到2005年,我省的堿法草漿用量比例將下降到4%左右, 商品木漿用量比例將調整到45%左右,廢紙漿用量比例將在50%左右, 堿法楊木自制漿用量比例將在1%左右。
五、裝備水平國內領先
江蘇現已建成的以金東紙業、芬歐匯川紙業、紫興紙業、金華盛紙業、金紅葉紙業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型造紙企業,所采用的造紙機械設備大多數均為國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頂尖先進裝備。金東紙業選用的由德國伏伊特公司提供的超大型文化紙機,抄紙寬度達9.77米,車速達1500米/分;由芬蘭美卓公司提供的超大型涂布機,涂布寬度達9.77米,車速達1800米/分,該企業兩臺造紙機和兩臺涂布機2002年生產的銅版紙、膠版紙、復印紙總產量就達到111.3萬噸。金紅葉紙業引進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奧地利Andritz公司生產的新月型成型器薄頁紙機,車速達1800米/分,此類紙機世界上目前僅有7臺,我省就有兩臺。這些現代化造紙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均采用了DCS控制系統、QCS控制系統,擁有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包裝線、成品庫、輸送線。這些大型造紙企業還建有自備熱電廠、污水處理廠、自備碼頭,現代化的機械維修廠、重質碳酸鈣廠、輕質碳酸鈣廠等。先進現代化的裝備技術使這些企業普遍呈現出很高的勞動生產率,就以芬歐匯川紙業為例,2002年文化用紙產量達34.4萬噸,目前職工總人數尚不足700人,人均產紙高達490噸/年?傊,我省目前造紙工業造紙總體裝備技術水平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大型現代化造紙企業的裝備技術水平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六、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我省外資造紙企業全部采用商品木漿和廢紙為原料,生產用水量較小,噸紙用水量均在20m3以下,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及各種污染物少,治理難度小。同時外資企業的廢水廢氣處理技術先進,排放廢水的各項指標均低于國家標準。以金東紙業為例:萬元工業產值COD污染物排放量僅為0.79kg、SO2污染物排放量僅為2.89kg。在今年由國家環?偩纸M織開展的“國家環境保護百佳工程”評選活動中,全國造紙行業被評為“國家環境保護百佳工程”稱號的僅有的2個企業都在江蘇,一個是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另一個是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
過去我省內資造紙企業用的纖維原料大多為草類植物,由于江蘇省政府貫徹淮河、太湖和長江三大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很大,絕大部分排污不能達標的堿法草漿制漿造紙企業已經關停,或調整原料結構改用廢紙和商品木漿、葦漿進行生產,堿法草漿制漿造紙廢水污染的問題已基本解決,這為江蘇造紙工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預測到2005年,隨著我省徐州地區落后的石灰法麥草制漿工藝的徹底淘汰,江蘇造紙工業的污染治理工作將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七、產品結構明顯改善
江蘇造紙工業在“九五”以前,幾乎沒有高檔產品。但由于自從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后,已建成投產或正在建設的所有獨資、合資外資造紙企業均不生產中低檔產品,全部生產高質量的高檔產品或特種紙產品。其主要產品包括:A等銅版紙、膠版紙、衛生紙、紙巾紙、復印紙,A、B等牛皮箱紙板、瓦楞原紙、涂布白紙板、各類卡紙,以及無碳復寫紙、紙杯原紙、傳真紙、票證紙等。雖然目前我省內資造紙企業除少數企業生產中高檔文化用紙和箱紙板,以及過濾紙、鈔票紙、鞋底紙板、蚊香紙板等特種紙及紙板外,大多數企業仍然處在生產C等和C等以下中低檔生活用紙、工業包裝用紙及紙板產品的狀況,但到2002年我省高檔文化用紙、生活用紙、工業包裝用紙以及特種紙的總產量已達到221.7萬噸,占全省機制紙及紙板總產量的61.6%。預測到2005年,當在建的外資企業項目部分投產后,我省高檔機制紙、紙板以及特種紙的比例將提高到70%左右。
八、內資企業奮起直追
目前江蘇內資造紙企業與先進的山東、浙江、廣東省內資企業相比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偏;二是產品品種少、檔次低;三是裝備水平和工藝技術落后;四是污染治理在今后若干年內仍是工作重點;五是節水、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六是能用于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的資金嚴重不足。因此,我省內資造紙企業的現狀是我省造紙工業騰飛的一條短腿,但我省內資造紙企業正在克服困難,奮起直追。
在2003年,江蘇新大紙業集團公司已開工擴建6萬噸/年堿法楊木麥草混合漿和文化用紙生產線、配套堿回收、自備熱電廠,總投資2.5億元,計劃2004年三季度建成投產,企業規模將提升到11萬噸/年;江陰長江紙業有限公司已開工擴建6萬噸/年涂布白紙板生產線,總投資1.5億元,計劃2004年一季度建成投產,企業規模將提升到12萬噸/年;淮安飛翔紙業有限公司已開工擴建12萬/年噸箱紙板、瓦楞原紙二條生產線,總投資1.2億元,第一條生產線將于今年底建成投產,產能將達到13萬噸/年,第二條生產線將于2005年上半年投產,企業規模將提升到20萬噸/年;徐州建平紙業有限公司已開工建設擴建6萬噸箱紙板生產線,總投資6000萬元,將于今年底建成投產,企業規模將提升到12萬噸/年;張家港華新紙業有限公司已決定投資10.3億元,新增50萬噸/年牛皮箱紙板、高強瓦楞原紙、涂布白紙板生產線,總體工程分三期建設,第一期工程10萬噸/年牛皮箱紙板已開工建設,將于2004年二季度建成投產,總體工程計劃于2007年底建成;江蘇湟里紙業有限公司已決定投資2億元新建20萬噸/年牛皮箱紙板生產線,將于2004年開工建設,計劃于2005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僅上述六個內資造紙企業新建、擴建項目,合計總投資達 18.1億元,總新增生產能力達100萬噸/年,其中在2004年可實現新增生產能力33萬噸。這些項目的開工建設將會顯著地提高我省內資造紙企業的整體實力。當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盡管如此,我省內資企業的整體實力與山東、浙江、廣東等先進地區內資企業的差距仍然存在,我們仍需繼續努力。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改革開放的春風帶來了江蘇造紙工業的騰飛。江蘇造紙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同樣離不開你們的關心和支持,熱情地歡迎你們能經常到江蘇來進行工作指導和信息交流,共同為加速發展中國造紙工業而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