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樂山日報訊 由張從心、曹志剛、王華軍等18人參與的“新造紙原料的研究、開發、使用”項目,在樂山造紙廠(現四川瑞松紙業有限公司)實施后,不僅解決了該廠原材料短缺的問題,而且在去年年創產值1.1億元,年增利稅0.1億元,節約資金500萬元。最近該項目獲得我市2001年至2002年“金橋工程”優秀項目一等獎,獲省“金橋工程”優秀項目一等獎。
樂山造紙廠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原材料主要來自川西北原始森林里的云杉、冷杉,主導產品絕緣漿和紙在國內市場占據70%以上的份額,其中高純度絕緣木漿、高壓電纜紙等產品也是國內獨家生產。1999年,樂山市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態林保護工程”,這給長期依賴天然林作為造紙原料的樂山造紙廠帶來了致命的“威脅”。
工廠要生存和繼續發展,必須解決造紙原料這個難題。樂山市大部分地區處于氣候濕潤的丘陵地區,適宜人工種植竹子和馬尾松。如何利用這些馬尾松和竹子取代云杉、冷杉?這成為該廠在技術上要迫切解決的難題。
。保梗梗鼓辏≡旒垖W會副理事長、樂山造紙廠高級工程師張從心提出了造紙原料結構調整的課題,總工程師曹志剛將此項工作進行了專門布置,總工辦副主任王華軍擔任項目實施負責人。參與此項目實施人數達18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
馬尾松生產絕緣紙,國內尚無先例。項目組成員經過多次試驗,投入300萬元進行技改,先后攻克了4大技術難題,于2001年8月,該項目最終取得成功。
11月19日,該項目負責人王華軍告訴記者:“該項目使我廠重新煥發生機,產生了十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說是救活樂山造紙廠。一是人工林馬尾松成本較云杉、冷杉低,占工廠成本60%的造紙原料的采購成本大幅度降低;二是我廠大量收購竹子和人工林馬尾松,使一些農民靠種植、出售竹子、馬尾松增加收入,農民又多了一條致富路;三是增加了市場急需的未漂和漂白竹漿板新產品,企業增加效益!保ㄓ浾 陳興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