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新聞資訊>每日新聞>正文     
 

知識卡片:中國古代的紙幣(圖)

http://www.hnckzkzs.com 2003-10-28 景華紙業網
 



明代的紙幣稱“大明通行寶鈔”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漢武帝時作高價的白鹿皮幣和唐代作為異地兌換券的飛錢,被人們說成是紙幣的先驅,而北宋初年產生于四川的“交子”,則是我國貨幣史上最早的紙幣。

    當時,四川地區商業繁榮,交易擴大,但通用的卻是體重值小、攜帶不便的鐵錢。于是,有些商人自發地發行一種用紙印造的交子代替鐵錢的流通,并可以隨時兌現錢幣。后因發行人破產等原因而不能兌現,常常引起糾紛,便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收歸官辦,禁止民間私造。

  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改名為“錢引”,即領錢的憑證,流通的范圍也擴大了。宋室南渡后,又有“關子”、“會子”等名稱的紙幣發行。金人自貞元二年(1154年)開始,也發行了交鈔等多種紙幣。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紙幣空前盛行的時期,中統元年(1260年)第一次出現了不兌換紙幣——“中統元寶交鈔”。后來又發行過至元寶鈔、至大銀鈔和至正交鈔等。1279年紙幣傳到波斯,波斯模仿元代寶鈔也印刷紙幣,而漢字成了票面圖案的一部分。波斯文中還因此吸收了(鈔)這一個外來詞匯。

  明清時期也曾發行過紙幣。明代的紙幣稱“大明通行寶鈔”(見圖),從洪武八年(1375年)起發行,行用了二百多年。它用桑皮紙印刷,其中一貫鈔長約一尺,寬約六寸,是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大的紙幣。

  清代咸豐年間,在鑄行大錢的同時,還發行了以銀兩為單位的“戶部官票”和以銅錢為單位的“大清寶鈔”,寶鈔和官票合稱鈔票,據說這就是紙幣俗稱“鈔票”一詞的由來。

    以上歷朝的各種紙幣,多為木版或銅版印刷,成豎形,大多還寫明偽造和告捕的罰賞辦法,是中國紙幣發展的早期形式。到了清朝末年,隨著近代銀行的興起和銀行兌換券開始盛行,機器印刷的紙幣逐步成了主要的貨幣形式。 (王宏璽)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寧夏銀川文化市場驚現蘇軍用漢字印刷的紙幣
經濟時評:發行新版紙幣難以激活日本經濟
 
 發表評論
發  表:
筆  名:
 
 
新聞查詢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