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和造紙
紙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更離不開紙。即使進入電腦時代,紙仍然是通信和記錄的基本材料。
造紙術是中國東漢的蔡倫發明的,直至19世紀,造紙方法基本上保持不變。用桑皮及漁網、破布、廢麻等韌皮纖維造出紙張。傳入歐洲后, 19世紀,發展為以木材為原料制漿。1840年首創磨木漿,1852年首次生產燒堿法木漿,1884年發明硫酸鹽木漿。1800年發明用松香和明礬施膠。 1774年發現氯元素,隨后用來漂白紙漿。1 807年造出長網造紙機,兩年后有了圓網造紙機。1875年用機器進行紙張涂布。如今,雖然造紙工業已從古老的手工業轉變為高度技術性的工業,但是,其基本工序仍然是: 1)在水中打漿,使纖維徹底分離并浸透水分,成為纖維素纖維的懸浮液。2)用細目濾網濾除紙漿的水分,使之在網上形成一層濕紙頁。3) 擠壓,排出濕紙頁中的大部分水分。4) 蒸發除去剩余的水分。5)根據不同用途,對干紙作進一步的壓縮、涂布或浸漬。
木材是造紙工業最重要的原料。目前用于制造紙漿的木材占年采伐量的40%。棉、麻、破布,由于其纖維優于大多數木漿,仍然用于制造對強度和耐久性有特殊要求的紙張,例如鈔票紙、描圖紙、卷煙紙等。用堿性藥液(石灰和純堿或燒堿)可以減少纖維原料的需求量。谷草用作造紙原料早于木材,至今仍在世界上廣泛采用,但生產規模較小。缺 乏森林資源的國家發展造紙工業,主要依靠一年生植物和農作物纖維。非木材植物制漿得率較低,紙張緊密、脆硬、撕裂度和不透明度都低。非木材植物制漿,以采用堿法為好。甘蔗渣可以造紙。竹子可以制出滿意的紙漿。在適宜的生產條件下,竹林的單位面積纖維收獲量可能超過任何其他植物。亞麻、大麻和黃麻下腳料一直是很好的造紙原料。合成纖維造紙的優點主要是纖維較長,可改善紙的強度和柔軟性,使紙耐熱、耐化學腐蝕,尺寸穩定性好。但是,成本較高,約為木漿的幾倍到一二十倍。
廢紙回收利用
造紙集中在工業發達和木材資源豐富的國家。由于世界上森林資源越來越少,現在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廢紙的回收利用。日本紙和紙板的產量逐年上升,2001年為3071.7萬噸,是1990年的1.1倍,而在1990 年至2001年的11年間,日本紙漿的消耗量基本保持不變,廢紙是日本造紙工業的主要原料。2001年,廢紙占日本紙和紙板生產原料的58%。我國廢紙回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雖已取得很大發展,但與日本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究其原因:既有體制上的問題,也有認識的不足。目前,當務之急,是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廢紙回收法律、 法規,使我國造紙工業既能高速發展,又能有效地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
廢紙主要有四種:即優質廢紙、廢瓦楞紙箱、廢新聞紙和混合廢紙。廢紙回收系統,分為脫墨回收和不脫墨回收兩類。需要通過立法制定統一的廢紙分類標準來保證廢紙分類回收的順利實施。各企事業單位和家庭應設置公共廢紙分類回收裝置,把不同類廢紙分類收集,便于造紙企業再生利用。
建立網站
建立廢紙回收利用網站,運用計算機網絡對廢紙的購銷調存用進行管理檢索,使信息準確及時,以促進廢紙回收利用順利實施。
在廢紙回收利用中可用計算機輔助生產,這樣可以提高紙品質量,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以及改善生產人員的工作條件。
吸引投資
大量回收利用廢紙最關鍵的還是資金,需吸引國內外投資,特別是外商投資開發再生紙項目。
鼓勵創新
政府有關部門應鼓勵創新,開發研制生產再生紙的新技術、新設備。企業要開展技術革新,搞好原材料、能源的節約代用和綜合利用等。
如有的造紙廠開發研制成功利用廢紙生產再生紙的新設備-全自動多功能廢紙漿處理設備。集疏解、磨漿、篩選三大功能于一體,結構緊湊,新穎合理,性能良好,使用維護方便,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這種廢紙漿處理設備,采用慢轉速、低比壓、長磨區、輕打漿、離心篩選的新制漿技術原理,集多功能于一體,既有利于提高成漿質量,又利于簡化廢紙處理的工藝流程,節省投資,降低成本,是廢紙再生的理想設備。隨著科技進步,整個生產再生紙的技術必然會產生一個新的飛躍。(中國包裝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