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2年。二十多年來,太陽紙業已發展成為集造紙、外貿、化工、熱電、林紙、投資為一體的國家大型企業,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紙企業和國內最大的高檔包裝紙板生產基地,現有資產總額26億元,員工6000余人,年生產能力80萬噸。主要產品有高檔包裝紙板、高級文化辦公用紙、高檔工業用原紙等三大系列一百二十多個品種規格,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先后榮獲“中國造紙1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全國最佳經濟效益企業”、“AAA特級信譽企業”、“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山東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百家著名企業集團”等榮譽稱號。2001年在全國造紙行業按銷售收入、利稅等指標綜合排名第四位。今年1—6月份,公司共完成產量26·7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86億元,利稅2·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34·13%、35·67%。
我們始終把環保工作作為“生命工程”來抓,不斷深化污染治理,始終走在草漿廢水治理的前沿。幾年來,公司共投資4億元人民幣,用于環保設施的建設,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贏”。
堅持“環保先行”原則 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治理污染
我們始終堅持“規模擴大,環保先行”,把環保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每一個項目建設之前,首先對其配套的環保設施進行考察、論證;在建設環保項目時,我們把最好的技術人員、最先進的設備用在污染治理上。
。玻埃埃澳,我們投資1·1億元建設了日產100噸麥草漿堿回收工程和2萬噸中段水處理工程。在堿回收工程的建設中,我們選擇了國際先進的制漿和黑液提取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控制,日減少廢水排放量12720m3,使黑液提取率達到83%以上,堿回收率達到78%,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該工程被中國造紙協會定為堿回收的“樣板工程”。在2萬噸中段水處理工程建設過程中,我們采用了瑞典普拉克公司的“物化—生化”二級處理工藝技術,采用先進的深層射流曝氣和PLC自動控制,COD由2500mg/L降到350mg/L以下。這兩個項目的建成,使老廠區的總COD祛除率達到95%,并達到了國家和省對造紙行業提出的治理標準。
公司地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要保持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就必須主動出擊,治理污染。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污染治理的水平,我們又以超前的眼光實施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在兗州府河下游距廠7·5公里處建設了一套深度處理系統,該工程占地450畝,投資7500萬元,全部采用德國百樂克公司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在這個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獨創了“厭氧生化—好氧生化—氧化塘”污染治理的新路子,使出水COD降到150mg/L以下。
調整產品結構和原料結構 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本著增產不增污的原則,主動控制麥草漿生產規模,使草漿生產能力一直保持在建廠初期的規模上,減少了污染源頭,同時采用易治理的進口廢紙和商品木漿為主要原料,重點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高檔包裝紙板,形成了自己的拳頭產品。目前我們高檔包裝紙板的生產能力為60萬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包裝紙板生產基地。
為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000年7月份,我們著手建立起速生林造紙原料基地,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朱之悌為高級科技顧問,指導速生林基地的建設。目前,公司育林面積已達到10萬畝,到2010年達到60萬畝的規模,最終將建成百萬畝速生林造紙原料基地。明年公司將投資10億元,配套建設年產30萬噸BCTMP漂白化學熱磨機械漿工程,實現原料供應本地化,逐步替代麥草漿,走出平原地區木材制漿的新路子。
實施清潔生產 推行技術革新 控制污染源頭
我們還抓好源頭和生產過程的控制,采用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實現了廠區的白水封閉循環,使噸紙單耗達到了國家A級標準,與去年同期相比節約清水用量348萬方,共節約資金365萬元。今年我們還開展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6月5日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計劃10月份通過認證。
我們已開始著手實施太陽紙業自己的“南水北調”工程,對新廠區現有的3萬方中水進行深度處理,回用制漿抄紙車間的用水點(貴重器材、化工原料配制除外),在目前每噸包裝紙板水耗22立方米的基礎上將降低到10立方米以下,達到國內包裝紙板耗水用量最低水平;然后將剩余的中水調往北廠(老廠區),替代堿回收冷卻水,排出的冷卻水進入制漿車間封閉循環系統利用于高溫洗漿、稀釋,使新廠區的中水全部封閉循環回用,最終使新廠區實現無排放、達到流域“零排放”。
走資源化利用之路 提高污染治理綜合效益
根據“南水北調”總體規劃要求和公司長遠發展需要,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廢水資源化利用的方案。實施廢水資源化利用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將氧化塘改造成為總蓄水能力600萬立方米的平原水庫;對府河進行拓寬、加深,改善兩岸的生態環境;新建260噸堿回收工程和6萬立方米中段水處理設施,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使水質達到農灌標準,然后通過地下涵管將水輸送至平原水庫進行自然凈化,再用管道將凈化后的水調往兗州北部貧水區,用于農田及速生林灌溉,總灌溉面積可達4·83萬畝。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專家鑒定,計劃今年動工,到2004年底竣工。工程總投資2億元,完工后每年可降低地下水開采量1095萬噸,使公司就地轉化廢水與資源,實現廢水流域“零排放”的目標,為“南水北調”沿線企業闖出了一條廢水資源化利用的道路。
在對造紙廢水污泥的綜合利用上,一方面我們采用施膠—高壓工藝,生產高強度包裝板,目前產品批量生產;另一方面,我們正積極探索利用污泥生產NPK有機復合肥和土壤改良劑,利用污泥中的造紙纖維、氮素等有用物質,開發三倍體毛白楊專用復合肥等,既減少了造紙污泥的處理費用,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
積極探索廢水回用新途徑 真正實現草漿廢水“零排放”
如何真正實現草漿廢水“零排放”的目標,是我們一直探尋的一個問題。我們正在試驗采用最先進的低壓膜水凈化技術,對草漿廢水進行深度處理。該技術集分離、過濾、滲濾、吸附等多功能于一體,具有一次性投資少、占地面積小、運行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應用后,可使我公司草漿廢水COD可降到50mg/L以下,使之無色、無菌、無懸浮物,達到草漿廢水治理的最先進水平,從而最終實現廢水“零排放”,繼續保持在草漿廢水治理領域的領先水平。
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二十多年的治污歷程,使我們深深體會到,不僅要興一方經濟,更要留下藍天碧水,造福子孫后代。
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給我們環保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將認真學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牢固樹立“綠色觀念”,繼續抓好“生命工程”,力爭到2005年實現廢水“零排放”,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到2005年,太陽紙業將達到漿紙產量100萬噸、銷售收入50億元的奮斗目標,跨入世界造紙百強;到2010年,實現漿紙產量160萬噸、銷售收入100億元的奮斗目標,構建物流、人流、信息流一體化、現代化的環保生態造紙工業基地,建成集造紙、化工、外貿、熱電、林紙、投資為一體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為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為濟寧市、兗州市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