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沱江,四川盆地的母親河,從雪山高峽走來,從遠古大荒走來,卻越走越渾濁,工業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使兩江不堪重負。拯救我們的母親河———岷江、沱江,保障四川省的生態安全及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保護長江凈水治污,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2003四川環保世紀行”記者采訪團走進兩江流域調查治污情況后發現,兩江的治污形勢依舊十分嚴峻。
調查支流污染 本次記者采訪團經歷的路線是瀘州、自貢和資陽。在這幾大城市里都有一條當地的母親河,這些河流成為當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廠工業用水的重要供給源。更為關鍵的是這些河流最后要匯合流入長江。然而,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這些當地的母親河的污染依舊十分嚴重。 9月9日,記者隨“四川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瀘州,走近了這條污染嚴重的當地母親河———永寧河。 談到如今永寧河的現狀,今年已經70高齡的納溪區渠壩鎮雙新村村民先禹濤眼眶濕潤了。他說,在20年前,這條河還是很清澈的。如今,這些只能成為遙遠的記憶。更讓他感到可怕的是,自去年開始,河里就莫名其妙地大量死魚,有一次他就撿了幾十斤死魚。 原本清澈的永寧河為何如今污染這么嚴重呢?記者尋河而上發現,在該河上游不遠的地方就連續有兩家大型的造紙企業,一家是江門造紙有限公司、另一家是規模較大的巨森紙業。還有在兩家紙廠附近的一些已經關停的小型造紙廠10多家。 在江門紙廠里,該廠的董事長李益告訴記者,他也知道紙廠的污染很嚴重,廠方也做了許多改進措施。但是,目前該廠的生產廢水依舊不是完全達標排放。據李益介紹,在2000年,該廠雖然投資500萬元建立了這座污水處理廠,但是由于處理能力有限,每天排放約5000多噸的蒸煮黑液和其它污水僅有一半經過處理。而在處理廠的排除口,記者依舊可以看到有大量的黑液直接排到永寧河里。 11日,記者一行到達自貢市。在這里同樣看到,養育著自貢350萬人的母親河——釜溪河所遭到的污染還在加劇。據該市副市長介紹,因為自貢是老工業城市,鹽業企業、化工企業、氯化物、氨氮排放量等超標排放給釜溪河和沱江的污染治理帶來極大的困難。水資源的不足和跨流域的污染等實際問題使兩江治理在支流段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小紙廠排污問題多 9月15日,記者從四川省輕工行業管理辦公室行業管理處了解到,環境污染是長期困擾四川省造紙行業的老大難問題。1996年,四川省小造紙企業泛濫成“災”,那時光小造紙企業就有400多家,一個紙廠污染一條河的情況隨處可見。1997年,四川省對年制漿能力在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實行了關、停、并、轉,共取締、關閉282家,污染物也實行限期達標治理,造紙廢水對水體的污染有所減輕,其廢水排放量下降到2000年的1.89億噸,污染物負荷減少了40.93%。 “但是,1.89億噸的行業廢水排放量仍占到了全省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6.15%,并且有相當部分仍未達標排放。這次決定將關停標準提升至年實際生產量1.7萬噸,主要是從企業治污能力來考慮的。”四川省輕工行業管理辦公室專門為此做了調研,制漿造紙廢水的污染負荷90%來自蒸煮廢液。對堿制漿廠來說,燃燒法堿回收是唯一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兩江流域小造紙廠的治理 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據環保部門的統計顯示,應“關”企業蒸球(造紙設備)中有74.56%還未拆除,隨時都可能反彈;同時應關閉的企業沒有按期關閉,應停產治理的沒有及時停產治理,仍在違法生產,超標排污;三是多數應限期治理的造紙企業都還處于方案論證和施工圖設計階段,已開工建設的較少,按期完成治理任務相當困難。 造紙業治污路在何方? 曾經讓四川為之驕傲的造紙業何去何從?環境污染治理和經濟效益又如何達到真正的雙贏呢? “貫徹環保政策,走竹紙一體化道路,促進造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四川紙業達到環境保護和效益雙贏的有效途徑!睋拇ㄊ≥p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的負責人介紹,我省有走竹紙一體化道路的先天優勢:四川是全國竹資源大省之一,現有竹林面積45.8萬公頃,占全國竹林總面積的6.4%,占全省林地面積的3.57%,全省竹材蓄積量為1324萬噸,年產量為368萬噸;利用竹材制漿造紙,其工藝技術已日趨成熟,且有多個大中型造紙企業成功的實踐經驗可借鑒。 16日,四川省輕工行業辦行業管理處處長徐尚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要走竹紙一體化的道路,現階段關鍵是要搞好竹林基地建設。更重要的是,推進竹紙一體化還將有利于加快污染治理,實踐證明,達到相當經濟規模的竹漿造紙企業,只要配備完善的黑液堿回收系統,選擇采用可靠的中段廢水處理技術,制漿廢水經過處理,完全可以達到環保排放標準。據悉,四川省已初步確定在樂山、瀘州、雅安、宜賓、綿陽和川東北布置6個10-20萬噸的中大型漿廠。 記者了解到,江門紙業和巨森紙業都是當地的經濟支柱之一,但是因為資金的缺乏,兩家紙業在治污方面同樣面臨舉步維艱的境地。江門紙業的李益告訴記者,堿回收工程是解決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但是投資這項工程就需要花掉2000多萬元,用李益的話說,“這幾乎是讓我傾家蕩產”。 同樣,在巨森紙業面臨的仍然是資金問題。該公司的老總在記者發布會上直言不諱地說,目前,堿回收工程他們還有2900萬的資金沒有著落。 看來,造紙業治污依舊還有許多困難要面對。 質量報記者江俊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