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紙業的發展,已經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仡櫋熬盼濉币詠恚袠I認真貫徹國家有關結構調整的方針政策,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水平,強化管理,以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再加上大量外資的引入,全行業的面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上海造紙工業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日,筆者走訪了上海市造紙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蔣榮祺。
據蔣秘書長介紹,我國造紙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多方面努力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2年全國造紙及紙板,生產企業3500余家,產量達3780萬噸,增長率逾18%,而前10年的一萬多家企業,產量也不過2000萬噸。目前我國紙張的市場消費也急劇上升。2002年紙和紙板的消費量達4332萬噸,較上年增長17.62%,人均消費量為33kg。全國紙業生產和消費均逐步提高。紙和紙板的產量已列居世界第二位。 談到上海造紙工業,蔣秘書長告訴筆者,在19世紀80年代上海就成立了第一家機制紙企業。隨著民族企業和外商紛紛在上海建廠,上海機器造紙局的誕生,結束了一千多年手工造紙的歷史,從此造紙工業迅速興起。到1985年上海的造紙企業發展到32家,紙產量42萬噸,品種260多種,年凈利1.57億元,在全國處于領先的位置。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上海造紙工業自身的許多特點和歷史遺留下來的諸多問題,如企業規模小,裝備落后,制漿造紙污染嚴重,原材料資源匱乏等因素,制約了上海造紙工業的發展,迫使上海造紙工業實行關停并轉,重新調整上海造紙工業企業結構,淘汰了大批小企業,同時也涌現了一批外資和合資企業,產品向高檔次、少污染的方向發展。 蔣秘書長強調,目前上海每年紙張的消費量在180萬噸左右,人均耗紙115kg上下。而全市紙張的生產總量僅在42萬噸,大部分靠進口和國內兄弟省市地區的支持,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紙張消費市場之一。上海將成為國際大都市需要各類紙和紙板,質量要求高,品種需求多,2010-2015年上海紙張需求量在260-300萬噸左右。 蔣秘書長認為,根據循環經濟戰略思想和“適度發展上海造紙工業”的精神,上海發展造紙業仍然有一個很大的空間。上海造紙工業的發展方向是,充分回收利用廢紙資源,發展具有某些優勢的高中檔紙和紙板。重點開發一些技術密集,附加值高,污染少的技術用紙。國內外與紙業相關的行業如精細化工、設備制造、自動化、電器、儀表等經營活動都已從上海輻射到國內外,都已和紙業形成一個大的陣營。從而上海紙業客觀上已形成一個需求空間,上海進一步發展造紙工業還是有條件可行的,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循環經濟。(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