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樹林里,記者很難相信眼前已長到六七米高的桉樹是去年7月才種下的,桉樹的主人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鐘山鄉南景村芒頓小組的刀忠林。去年他與附近的紙漿廠簽下協議:把效益不好的35畝果樹改種桉樹,5年后采伐出售給工廠,如今桉樹長勢良好,使他對這份訂單充滿了信心。
在景谷縣,像刀忠林這樣參與訂單林業的農戶已有上千戶,近3年來全縣發展訂單林業13萬余畝。
景谷是林業大縣,森林覆蓋率達74.7%,2002年林業總產值占GDP的51.6%,林業實現利稅占地方財政收入的72%,林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8%?h委、縣政府將訂單林業視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初步建立起農民出土地勞力,企業出資金技術,扶持農民造林的營林機制,大力發展人工造林,達到生態資源得到改善,企業原料得到保障,農民收入增加的三贏目標。景谷以商品林造林機制創新為著力點,調整、完善人工造林政策,讓企業和農民放手發展訂單林業。目前已經完成了林業分類經營改革,把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對公益林實行嚴格保護,限制采伐;對商品林逐漸實行市場化開發。政府鼓勵國內外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及農戶造林營林,除生態公益林區外,凡是以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委托經營等形式參與商品林基地建設者,給予“四個優先”,即優先參與種植管護,優先參與采脂,優先參與開挖林區道路和運輸,優先參與采伐。
此外,景谷把盤活林業資產、扶強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訂單林業的突破口來抓。去年,有償轉讓350萬畝商品林地,分別委托景谷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云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兩家龍頭企業經營,并與兩家企業簽訂了委托經營協議,頒發了林地林木使用證書,企業則保證采伐多少種植多少。委托經營改革后,兩家龍頭企業在造林、護林中充分調動林區農民的積極性,制定優惠政策,與農民簽訂協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加快發展訂單林業。去年以來,兩家龍頭企業共完成造林35萬畝,其中訂單林業12萬多畝。
通過發展訂單林業,龍頭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大大減輕了企業的原料壓力。同時,有了訂單,保證了農民在近期種樹、中期管護和采脂、后期采伐及林木的收益分成中能穩定地增加收入。據測算,13萬畝訂單造林,使林區農民從采種、育苗、林地清理、開塘、定植、管護等環節獲得的勞務收入達1300多萬元。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民現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4.9%。(云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