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消息 南京林業大學研制出利用“造紙廢液生產木質素制備可降解固沙材料”的新技術,可將傳統的化學固沙與植被固沙有效結合。專家認為,如將這項技術在國內推廣,不僅可以加快治沙速度,而且有助于解決造紙行業的污染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超過全國耕地面積的總和。沙化擴展速度已由1994年前的每年擴展2460平方公里發展到目前的3436平方公里,直接影響到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南京林業大學李忠正教授說,目前化學固沙由于成本高、生物降解困難等原因,未能大面積推廣應用;而比較成熟的“草方格”植被固沙技術,工程投資大,周期長,效率低,一般要4-5年才能形成有效“沙結皮”。與傳統固沙技術相比,木質素固沙劑可迅速在流動沙丘表面形成“沙結皮”,并具有良好的抗風蝕和抗雨蝕性能;對動植物和環境無毒無害,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固沙劑中的木質素為腐殖質的原生體,噴施后可提高沙土中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并具有較好的吸濕、保水功能;固沙劑中含有木質素酸鈉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氮、鉀及其它利于植物生長的微量元素,可有效促進植物的生長。據測算,木質素固沙材料利用廢棄資源,平均成本每畝為165元(相當于0.25元/平方米),大大低于國家863招標課題要求的固沙材料成本0.8元/平方米的標準。
根據在寧夏等地的實驗,木質素固沙劑噴施的最佳濃度為1%-4%。濃度太大,沙結皮太厚太硬,沙生植物種子出苗率相應降低;濃度太稀,沙結皮不能維持一定的后期強度,保水性能降低,出苗后的植物容易枯死。大面積推廣和應用木質素固沙與植被固沙相結合的技術,可采用飛機噴灑與飛播綠化相結合的方法。只有首先使流沙固定,并適時植樹種草,喬、灌、草相結合,以灌木為主,才能迅速有效地遏制沙漠化勢頭。
據介紹,這種新型可降解固沙劑是利用造紙制漿廢液生產木質素制備而成。我國制漿廢液改性產品的蒸發濃縮、噴霧干燥等生產加工技術已十分成熟,對現有工藝技術及設備條件進行適當改造,即可生產固沙木質素產品。不僅能降低固沙成本,又可有效解決中小型草漿造紙企業的廢液污染問題,幫助西部造紙企業走出困境。
李忠正教授算了一筆造紙企業實施制漿廢液改性工程、生產固沙木質素的效益帳。他說,以年產3-4萬噸草漿造紙企業為例,實施制漿廢液改性工程生產木質素固沙劑需投入1500萬元,相當于其它廢液治理方法投資的1/3。投產后可年產固沙木質素3-4萬噸,新增產值約1億元,實現利潤2000-3000萬元。我國西北地區此類草漿造紙企業至少有幾十家,大部分沒有制漿廢液治理措施,如分期分批治理,可有效幫助企業解困,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經濟效益,解決污染問題。
木質素固沙劑生產成本約1500元一噸,出廠價以3000元一噸計,固沙噴施用量以每畝平均55公斤計,噴施固沙劑的材料成本在165元一畝。目前,我國土地沙化面積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如果僅遏制這一面積擴大,每年就需28萬余噸固沙木質素,可解決28個年產量1萬噸造紙企業的污染問題。
李忠正建議在固沙的同時結合種植沙生植物(如沙柳、紅柳、檸條等),又可為造紙企業提供新的原料生產基地,形成以造紙為龍頭、具有“制漿造紙-木質素固沙材料-治沙造林-制漿造紙”良性生態循環的治沙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