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黑龍江日報消息,以草漿為主要原料的黑龍江省10大造紙企業之一的北大荒紙業,成功開發應用出稻草制漿、氧化塘治理廢水種植蘆葦兩項新技術,使“兩廢”生“金”,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當地農民帶來收益。
到目前,該企業今年已吞掉稻秸兩萬噸,生產出無碳復寫原紙、精制印刷紙等優質產品10833噸,創產值近5000萬元,實現利稅800萬元,產品熱銷全國23個城市,回款率達96.13%。
這家始建于1958年的造紙企業,位于風光秀麗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凱湖畔。因為資源原因,企業原材料不足,生產所需的化學原料活堿又對保護區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雖經過多次強制改造,廢水PH值仍然超標。嚴峻的原料、市場和環保挑戰,逼著他們率先在全省推出葦漿改稻漿,擴建氧化塘生物治廢水等多項技改難題。
經過8年多的不懈努力,他們成功地解決了稻草制漿粘稠度大、稻秸多、形成細纖維短小、脫色難等技術難題。企業變廢為寶,在松阿察河上游修建了總面積為36000畝的梯式三級生物化堿天然氧化塘種植蘆葦,每年增產蘆葦3000多噸,還成功地解決了廢水污染問題,每年為農民增收300多萬元。同時,他們加大了技改力度,堅持把好“優質原料、精湛工藝、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三關,開發出無碳復寫紙、精制印刷紙等新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并獲得了國家專利。今年18月份,他們所生產的各類紙張一等品率平均在98.6%,機制成品率達到87.1%,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在全省同行業中處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