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消息 餐巾紙是人們經常會用到的一種衛生用品,尤其到餐廳去就餐時就更離不開它了,當您用它擦嘴時考慮過衛生安全嗎?像我手里拿著的餐巾紙,絕大多數的中小餐館都會用它。我們來看一下它是怎么被生產出來的。 小造紙變廢為寶有高招 劣質餐巾紙生產觸目驚心
走進北京的太陽宮、岳各莊等幾個商品批發市場記者看到,批發餐巾紙攤點一家挨著一家,記者注意到,這里銷售的餐巾紙比一般超市和商店里賣的便宜的許多。
經銷商:這是最便宜的。
記者:多少錢?
經銷商:一箱12(元)。
記者:那最好的呢?
經銷商:一箱58(元)。
記者:價格怎么差那么多?
經銷商:58元的質量好。
經銷商:便宜,便宜,你要是賣,就要這個,個人用別要。

在一家經銷叫做“潔美”餐巾紙的攤點,一位經銷商還拿出了十元一箱的餐巾紙。當記者追問為什么便宜時,賣者卻稱閉口不談。那么同樣都是標明是高檔餐巾紙,為什么價格差這么多呢?記者根據其中一個餐巾紙包裝上的電話,記者來到了保定市附近的北奇村,經過多方打聽,記者才在村頭一個沒有任何標志的居民家里找到了這家“潔美”餐巾紙的生產廠家。 (進入緊閉的鐵門、狗吠、廠家負責人)
在一個幾十平方米的民房里,車間里,十幾個工人正把散裝餐巾紙手工點數,裝進塑料袋里。地上堆滿了剛剛加工出來的餐巾紙,每一包上都注明是高級餐巾紙,而且都印有已消毒和衛生消毒產品的批準文號。車間的門窗大開著,包裝機械上都堆積著厚厚的一層白色的紙末,工人的頭發上也都沾滿了白色的粉塵。據工人介紹說,這都是從做原料的大軸紙上飛起來的,要是趕上質量更次的,紙末還要更多。在成品倉庫記者看到,那些叫做大軸紙的半成品紙,隨便堆放在地上,不僅有白色,還有粉紅色,包裝上沒有任何廠名和用途標志。
負責人:我們只是加工,進來大軸紙壓一下花,包裝上就得了。
記者:你們的產品一般往哪里走的多?
負責人:一般都是北京。保定這片兒的紙基本上都是往北京發。
記者:原料紙從哪里進?
負責人:我不知道。
記者一再追問這些大軸紙的來源,這位負責人卻絕口不提原料從哪里來。那么生產這些大軸紙的廠家到底有什么神秘之處呢?為了了解個究竟,記者根據線索,經過幾天的周折,終于在保定市新市區找到了這家生產大軸紙的恒安紙制品廠。在倉庫里,我們終于看到了生產那些白色、紅色和黃色的大軸紙的車間。(轟鳴的車間、轉動的大軸紙生產線)
記者:這些五顏六色的大軸紙是作什么用?
女老板:就是生產衛生紙的,農村婦女都用這個。
兩天后,我們另一路記者以經銷商身份來到了這家自稱只生產衛生紙的廠家。這位女老板在盤問記者很久之后,才答應帶著記者去看看生產車間。記者跟隨這位女老板經過兩道緊鎖的鐵門之后,七拐八拐,才找到一個加工車間。
記者:這里是作什么的?
女老板:壓餐巾紙的唄。
記者:都寫著高級餐巾紙啊。
記者:料就在這加工。
女老板:對。
記者:你生產餐巾紙和衛生紙的原料有什么區別嗎?
女老板:都是那個紙唄,要加工成餐巾紙就壓一下花,壓上花它就不一樣了唄,衛生紙就不用壓花。
記者:原料一樣不一樣?
女老板:差不多唄。
記者:一樣嗎?
女老板:一樣。
記者:你這兒出的紙都做什么紙?
女老板:餐巾紙。
業務人員:也出大軸紙,大軸紙是原料,是半成品。大軸紙可以做餐巾紙,也可以做衛生紙,
記者:通用?
女老板:對。
業務人員:就看你怎么加工了。

原來,那些本來是用來生產衛生紙的大軸紙,只要在這里經過簡單的壓花、切割,搖身一變,就成了人們擦嘴的餐巾紙!另外一個車間里,記者看到一條生產線正在開足馬力生產著那位女老板說成是廢品的彩色大軸紙。在廠家辦公室里記者發現,銷售發票上清清楚楚地寫著的產品名稱都是餐巾紙。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餐巾紙的生產環境和原料的選用都要高于衛生紙,對產品的衛生標準和消毒效果的要求則更高,當然成本也同樣比衛生紙的成本要高出許多,而據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小造紙企業賺錢的訣竅就是在紙的原料上。根據線索,記者來到一個同樣沒有任何廠名標志的造紙廠。車間里一臺龐大的造紙機正在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大捆的大軸紙卷,在距離造紙機只有幾米遠的地方,幾名工人正在忙著切割和包裝。在這位廠長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這些大軸紙的原料庫。
記者:這(大軸紙)都是用這些來造嗎?
廠長:是啊,是書本,都是舊書本。
然而記者在這些廠長所說的舊書本中卻發現,這里面既有廢棄的破書爛報(定格),也有夾雜著污垢粘連成團的爛紙(定格),而且還不時能夠看到一些似乎是帶著血漬的紙墊,也夾雜在一堆原料里,散發著難聞的臭氣(定格)。在旁邊,幾名工人正在把這些廢料,一堆堆地填進一個鐵罐似的容器里。
記者:這些是干什么用的?
工人:攪爛,做紙的
廠家業務人員:這都是一層層收(購)上來的,小商販交給大商販,大商販在交給更大的商販,最后交到他這里造紙了,里面什么都有。
原來,這些骯臟的廢紙,就是生產我們擦嘴用的餐巾紙的原料!那么這些污穢不堪的廢紙又是如何能夠做成潔白的餐巾紙呢?在另外一個造紙車間里,一位技術人員詳細介紹了廢紙變廢為寶的奧妙。
記者:出來的紙怎么就能紙好看呢?還要加什么東西?
廠家技術人員:除了增白劑,沒別的了。
記者:我看紙上有字和墨跡,怎么出來紙是白的?
技術人員:洗出去了。
記者:用什么?
技術人員:脫墨劑。
記者:這就是脫墨劑吧?
技術人員:對。
記者:有沒有消毒環節?
技術人員:高溫消毒,這不是。
記者:這紙缸里有多少度?
技術人員:有多少度?我也鬧不清多少度,反正有個七八十度吧,燙手一溜泡,都不敢摸,紙過來就能干。
原來,這些原料經過粉碎、蒸煮后,再經過各種增白、脫墨工序后,就重新變成了大軸紙,然后根據經銷商的需要加工成衛生紙或者是餐巾紙。根據國家強制性衛生標準,生活用紙的原材料不得采用垃圾紙等含有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質的原料,而且禁止使用廢棄的衛生用品。而這些經過脫墨和增白的餐巾紙雖然外觀潔白耀眼,但是很難保證達到衛生標準。
廠長:回收回收再運轉,這不就有了經濟效益了嗎?
記者:也不是什么壞事是吧?
廠長:不能說是什么好事,但是也不是什么壞事,不是什么大壞事,是吧!
主持人:其實,像片子中提到的這樣不規范的小造紙廠,十家的產量不及任何一家正規廠家,但因為他們生產出來的餐巾紙直接流向人們常去的餐館和小吃部,所以產量不大危害卻是不小。
我們記者還發現這些小造紙廠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不掛廠名,廠址、電話也會經常更換。雖然生產的餐巾紙不合格,但是這些企業都有衛生許可證、排污證等五證俱全,但愿給他們發證的這些單位都能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真正把監管的措施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