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新聞資訊>每日新聞>正文     
 

國際紙業資本長三角“滾雪球”

http://www.hnckzkzs.com 2003-08-26 景華紙業網
 

    據消費日報報道,一度因為“非典”而變得悄無聲息的長江三角洲紙業,近日又爆出新聞:亞洲規模最大、居世界第五位的日本王子制紙株式會社在長江三角洲的又一紙業投資大項目———投資額高達17億美元的漿紙一體化項目將落戶江蘇南通。這似乎應驗了“非典”時期一位紙業專家對記者說的一段話:“長江三角洲如火如荼的紙業投資,不會因‘非典’停下腳步。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是我國沿海開發三大經濟圈(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之一。在國家提倡開發沿江經濟和地方政府吸收外來資本而增強服務的政策環境下, 長江三角洲交通運輸便利經濟和紙品及包裝市場發達,是其比渤海經濟圈、珠江三角洲更具潛力的兩大優勢,對欲在中國實現低成本滾動式發展的紙業巨頭來說,吸引力是強大的。”

    目前,4家名列國際紙業前茅的巨頭在長江三角洲均有造紙大項目,有的從一期工程達到產能后,擴建二期工程,還有的擴建三期甚至準備四期工程。從建單個紙種工廠到建設漿紙一體化大項目,這種投資軌跡勾畫出— ——

    投資:17億美元不是“老大”

    “非典”剛剛過去,但快于常人半拍的紙業投資的“腳步聲”已從長江三角洲傳來:亞洲規模最大、居世界第五位的日本王子制紙株式會社在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江蘇南通投入17億美元建設造紙廠的備忘錄在南通簽署。這是“日本王子”繼在上海簽署的投資700億日元、使用世界最大規模的有光紙生產設備、年生產50萬噸有光紙項目之后的又一大項目。

    消息傳出,許多紙業人士并未感到太大的震驚。因為在這之前,一些大項目早已在長江三角洲“落地”甚至“ 開花結果”。印尼金光紙業集團下屬的國內單廠規模最大的造紙廠———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的投資高達18億美元,并且還將增資23億美元。從投資規模上講,“ 王子南通項目”與“金東江蘇項目”是“小巫”見“大巫”。

    截至目前,在國內設廠的跨國紙業公司有十余家,長江三角洲就占了4家。芬蘭的芬歐匯川(UP M)、芬蘭和瑞典合資的斯道拉 —恩索(STORAENSO)、印尼的金光集團(APP)以及新加盟的“日本王子” 等名列國際紙業前茅的跨國集團都在長江三角洲有大項目,且各家不約而同將投資項目集中在全木漿雙膠紙、低定量涂布紙、銅版紙等高檔紙種領域。

    曾有人問:“外資的投資決心有多大?”一位專家回答得挺風趣: “人家快把‘家’都搬過來了,你說決心有多大!”金光集團在本土外一共才有20多家制漿、造紙公司及200萬公頃的速成林,在中國就有13 家現代化大型造紙企業、5家造林企業和1家制漿企業。

    事實上,除了印尼金光集團,其它幾大巨頭也在加大投資:芬歐匯川在常熟的二期工程已經動工,建成后將增加產能45萬噸;斯道拉—恩索公司收購了蘇州紫興紙業多數股權之后,在企業形成年生產15萬噸高檔美術銅版紙規模的基礎上,也計劃投資興建二期工程。

    市場和交通:外資的用武之地

    國際紙業資本為何押“寶”長江三角洲?一位專家不無感慨地說: “放眼長江三角洲,巨大的紙品、包裝市場以及便利且經濟的交通運輸對紙業巨頭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長江三角洲,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人口占全國的6.25 %,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1%。長江三角洲擁有中國最大的消費市場— ——上海市,紙品消費量非常大;包裝行業的“老二”江蘇、“老三” 上海和“老四”浙江連成一體,形成廣東之后的第二大包裝市場。這無疑為紙品生產企業以及包裝印刷主要用材———紙板及紙生產企業提供 了銷售產品的大市場。

    “上海,一個令紙業人士‘眼紅’的市場!币晃煌馍淘w慕地說。上海,輕工業發達,又是中國最大的消費市場,紙品消費量大,包裝印刷用紙板及紙用量大。上海,國內包裝印刷業的中心之一,包裝印刷工業的總產值早已突破 200億元人民幣。如今,中國最大的包裝印刷綜合產業基地———上海國際包裝印刷城在滬啟動,無形中為其拓展市場“ 疆域”提供了先決條件。

    上海國際包裝印刷城總投資高達10億元人民幣,占地600畝,四周交通便利。據介紹,該項目分三期滾動建設。首期開發建設83畝,最終形成包裝物流、包裝印刷、貿易加工、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科研設計、信息網絡、教育培訓、會議展覽等12大專業功能的綜合性產業基地,為國內外同行提供交流、協作、發展的平臺。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國際包裝印刷城的興建,吸引了來自國外的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我國的臺灣省、香港特區等國內著名的包裝印刷企業搶灘,這對于申城2600多家包裝印刷企業的資源整合、提升行業整體運行質量將起到積極作用。

    江蘇自改革開放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包裝工業作為新興產業來突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對外貿易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江蘇包裝工業以年均18%以上的速度遞增。2002年,全省包裝工業增加值高達445 億元。另外,江蘇包裝工業在全國的地位顯赫:從蘇州到南京的沿江經濟帶的包裝銷售額占了全國包裝產業總銷售額的1/ 6。

    目前,全省共有各種類型的包裝企業2000多家。全省6大包裝產品門類齊全,其中以紙包裝制品、塑料包裝制品、金屬包裝容器、包裝印刷為支柱產品,占全省包裝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

    “江蘇包裝市場潛力巨大!苯K省包裝協會副秘書長盧貴成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豪。2002年,雖然江蘇經濟總量在廣東之后,名列全國第二。但江蘇經濟總量卻占了全國經濟總量的1/6。江蘇只有7000萬人口,人均GD P非常高。這為作為配套工業的包裝工業留下了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002年,江蘇的經濟總量與廣東相差600個億。但從紙板生產線上講,廣東600條,江蘇200條,只占了廣東的1/3,其發展潛力不言而喻。

    一些專家則認為,從投資環境來看,廣東是中國最大的包裝紙市場之一,但由于包裝紙生產廠家林立,再投資生產并非明智之舉。種種跡象表明,珠江三角洲的企業已開始北移,如東莞玖龍紙業以及理文紙業已經入駐長江三角洲的江蘇。

    浙江,單單是杭州就有規模以上的各類包裝企業400余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近100億元。在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公布的163家中國包裝龍頭企業中,杭州有11家,高居全國之首。在國家5個包裝基地中,杭州更是占據了三席。更重要的是杭州擁有我國第一個世界性產業中心——— 杭州亞洲包裝中心。

    亞包中心是融包裝制造、科教、研發、貿易、信息和服務等為一體的世界性包裝產業中心,旨在著力建設包裝產業的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印刷中心、信息中心、研發中心等,重點發展包裝機械、包裝材料及包裝制品。這個中心初步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加工貿易區30平方公里,其直接投資和招商引資將超過百億美元。

    長江三角洲巨大的紙品及包裝印刷市場,讓紙業國際資本深切地感到“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好處。紙巨頭紛紛投資長江三角洲也就成了必然。

    長江三角洲除了市場優勢,交通運輸也是吸引紙業資本的一大優勢。從交通運輸上講,長江三角洲陸路和水路優勢互補,四通八達,近則通向國內,遠則通向世界。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咨詢二處處長郭永新說,長江三角洲的一些大型造紙企業的主要產品是高檔文化用紙或紙板,原料是全木漿和廢紙,生產銅版紙用的化學木漿和生產紙板用的廢紙都要從國外進口。所以長江三角洲便利且經濟的運輸、特別是水路運輸對其降低原料使用成本至關重要。

    江蘇造紙協會秘書長李長林說,長江三角洲的水路運輸非常方便,不少企業的貨物運輸船可直接從上海港開進臨水而建的廠里。

    記者了解到,交通運輸因素又將紙業大資本強留在長江三角洲。隨著長江三角洲的崛起,一大批國外資本向長江三角洲地區轉移。由于建設于30年前的南京長江大橋的凈高不夠,把萬噸海輪全攔在南京以下的江面上,從而使得一大批需要大運輸量、大用水量、大能耗的紙生產企業集中在這段江岸。

    “雙贏模式”推動資本“滾雪球”

    在長江三角紙業甚至國內紙業,提起金東紙業、寧波中華、UPM公司等幾大企業,不能不說是大名鼎鼎。它們憑什么站穩了腳跟?一句話能說明關鍵所在:投資者和地方實現雙贏。

    前幾年,紙業巨頭以獨資、合資的形式進入長江三角洲,如今與地方形成了雙贏。

    據江蘇省造紙協會秘書長李長林介紹,較早進入長江三角洲的金東紙業、寧波中華、金華盛以及UPM公司等均大規模生產高檔紙種,取得了不菲的利潤。2002年,全國造紙行業利潤20強企業中,金東、寧波中華、金華盛分列第二、第五和第十位。

    2002年,江蘇10家獨資、合資企業(以投產為準)雖然企業數只占全省規模企業總數的13.9%,但機制紙和紙板的產量卻占全省總產量的62.8%,實現的利潤則占全省總利潤的87.4%。

    外資企業取得豐厚利潤后,并未舉步不前,而是推行資本“滾雪球”式的發展。企業生產一旦達到設計能力,則搞二期甚至三期四期工程。金東紙業,在一、二號紙機產能已達110萬噸的基礎上,又將投資超百億元新建三、四號紙機;寧波中華在一期工程取得不斐的業績后,又上二期工程。

    外資企業在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的同時,也提升了當地經濟,特別是促進了紙業發展。郭永新說,外資企業讓我們開闊了眼界。過去在國內銅版紙行業,年產量只有幾千噸發展到近兩萬噸的江南紙業竟然獨領風騷了十幾年。但自從外資企業來了,我們方知道什么叫規;a。

    外資企業進來了,遵循國際造紙業規模經濟的原理,起步規模就是 15萬噸。目前,金東紙業銅版紙年產量達到了100多萬噸。單個廠子年產100多萬噸,不光在中國屬第一,在世界上也是第一。

    這些曾令國內人士震驚。但震驚之后,則形成了一種動力,F在,我們的企業也敢上大項目了,我們也有了年產40萬噸銅版紙的企業。

    不可抹殺的是,外資還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過去用“瓶瓶罐罐”式機器生產的工人,走入外資企業學習操縱現代化大機器。無意中,外資企業為我們培養了一大批現代化的產業工人,提升了我國紙業的水平。

    人家的貢獻有多大,一組數字就能說明問題。

    2002年金光集團在華企業共繳納稅金10.5億元,比2001年增長15 %,其中漿紙業納稅額達7.9 億元,占金光集團納稅總額的75%。作為 APP旗艦企業,金東紙業上繳利稅高達8.36億元,位居江蘇省外資企業 納稅百強之首。APP屬下的寧波中華、金華盛也分列紙業20強第六、第十一位。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國際紙業巨頭聯手 締結戰略聯盟共同開發新技術
國際紙業等公司暫停從印尼采購木材紙漿
國際紙業(IP)宣布第一財季扭虧為盈 盈馀超預期
國際紙業及喬治亞-太平洋公司計劃4月份提高漿價
國際紙業、佐治亞.太平洋公司分別提高漿價格
國際紙業巨頭紛紛推出包裝紙板 烽火燒向包裝市場
 
 發表評論
發  表:
筆  名:
 
 
新聞查詢

 
用戶注冊 | 站點導航 | 關于我們 | 為您服務 | Email我們

Copyright © 2000-2002.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