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現在,全球大型紙機的訂單每三臺中就有兩臺來自中國,在北美造紙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造紙業的異軍突起,已成為全球造紙工業的亮點。中國造紙工業的發展是否過快了?國際漿紙業對此表示出極大的關注。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以及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中國造紙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造紙工業目前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通道之中。由于市場需求空間的拓展和行業生產技術水平呈出更替式發展的特點,業界人士認為,中國造紙業還將在調整結構的基礎上保持發展步調。
中國造紙產能增長的特點是先進的生產能力不斷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中國1995年的紙和紙板產量是2812萬噸,1996年為2644萬噸。當時另生產的紙和紙板的主要原料是非木纖維和少量的木漿和廢紙,品質低下。據不完全統計,從1995-2000年,中國新上的紙機的總產能約為2000萬噸。但2002年中國的總產量為3600萬噸,也就是說總量只增加了1000萬噸。另外的1000萬噸產能哪去了?那就是這些落后的產能已被淘汰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在中國過去落后工藝所具有的3000萬噸產能的情況下,現在每增加2噸新的產能,將會有1噸的落后產能被淘汰。
中國造紙目前產能結構將繼續進行調整
在中國2002年的3600萬噸產量中,單機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的總產量為1000萬噸,機寬2640mm以上或單機10萬噸以下的總產量約1000萬噸,剩余的產量是小紙機生產的。在未來5年內,這些小紙機除小部分會轉產特種紙和紙板外,大部分將被淘汰。到2010年,中國目前3600萬噸產能中的一半,即1800萬噸落后產能將會被淘汰。
預測2010年中國紙和紙板需求量將會達到7000萬噸
2002年中國紙的實際市場需求量,據掌握的資料外,大約為4000萬噸左右。2003-2010年中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會保持在7%左右。雖然紙和紙板個別品種的市場增長率會有高有低,但平均下來保持與GDP的同步增長是比較現實的。由此推算,2010年中國紙和紙板的市場需求量會達到7000萬噸。據目前的統計資料,2003-2004年新增加的產能數為800-1000萬噸。照此速度發展,再考慮到一些落后產能的被淘汰,中國目前新上紙機的速度是比較符合市場增長需求的。
業內人士同時指出,雖然中國造紙工業目前是在總供給和總需求相對平衡條件下的高速發展,但由于在品種選擇,產能投放時間、市場容納程度、纖維資源的供給、水資源、環保要求等方面的原因,有一些問題應引起我們行業人士的高度警覺:
(1)同一品種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投產所引起的產能相對過剩會對市場造成空前的壓力。 以涂布紙板為例,目前中國的總產能約為510-550萬噸,其中白卡紙約120-130萬噸。截至2002年底,涂布紙板的總產量約為450萬噸(不含涂布?ǎ,其中白卡紙(包括紙杯紙,不含銅版紙)約120-130萬噸,白紙板(包括涂布和未涂布,不含涂布?ǎ┘s為320-350萬噸,2003年涂布紙板的開工率為86%。未來3年涂布紙機新形成的產能(已訂購紙機和已公布項目計劃的)約為410萬噸。因此涂布紙板在未來3年中競爭將空前激烈。
(2)目前中國造紙在原料結構調整中出現了過度依賴再生纖維的現象。
1998年,中國廢紙進口量為171萬噸。2002年高達687萬噸,增長了2.59倍,這5年中,年平均增長率為32%。在中國本地廢紙的回收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世界商品廢紙的供應量近幾年未有實質性的增長的情況下,國內紙業在新上項目時要充分考慮原料的供給問題。
(3)水資源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推廣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收費是國家水資源政策的基本原則。目前,我國造紙工業的耗水量遠高于國際漿紙業先進水平,對此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
(4)環保問題
今后的環保要求和標準會越來越高。企業在擴大產能時,應對污染治理作出統籌安排。
業內人士在對中國造紙行業的發展表示樂觀的同時,也呼吁國內漿紙企業在新上項目時要加強溝通與交流,不但要掌握國內造紙發展的最新動態,而且要從亞洲乃至全球的角度思考定位,結合自身優勢及本地資源條件選準品種,量力而行。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市場重新劃分,新舊企業交替,新增產能和原有產能的重新定位,國外過剩產能的涌入等可能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以及預期收益率的下降所帶來的風險,在未來3-5年內中國造紙行業重新洗牌和跑馬圈地中贏得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