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塑料餐具危害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白色污染”已經不是一個新名詞!鞍咨廴尽钡奈廴驹,除了各式各樣的塑料袋,就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經常使用這種餐盒的人們可能不會想到,全國一次性餐具的年使用量超過100億只!
當我們酒足飯飽、把使用過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扔了之的時候,更不會想到:這種餐具在帶給我們方便的同時,還會產生多種“副作用”:在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屬臭氧層消耗物質的發泡劑,從而危及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在剛出鍋的菜肴、米飯的作用下,餐具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危害人體健康;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隨垃圾焚燒時產生致癌物質二惡英,入土掩埋則需要200年才能降解。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危害還不止這些。去過葛洲壩的人可能不會忽略堆積在壩前的白色垃圾山,其中就有數以萬計的塑料餐具。這些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的餐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不僅有礙觀瞻、大煞風景,而且導致水位落差減小,妨礙正常發電;更為嚴重的是,白色垃圾進入水輪機,會造成葉片磨蝕,使電站“折壽”。為清除白色污染,葛洲壩電站每年需投入上百萬元的經費進行清理,而且防不勝防。三峽水庫蓄水以后,包括塑料餐具在內的垃圾問題已浮出水面。
為控制白色污染,原國家經貿委從1999年1月起,已先后3次發文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山Y果如何呢?據北京凱發環保技術開發中心的調查顯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目前仍占據北京30%至40%的市場。其他地方的情況則更為嚴重:濟南市街頭飲食攤點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使用率幾乎為100%;廣州、烏魯木齊的市場使用率為95%……
環保餐具困難多
為取代污染環境的發泡塑料餐具,環保餐具應運而生。所謂環保餐具,就是用紙漿、紙板、食用粉、植物纖維等材料生產的餐具。其所以被稱為環保餐具,是因為它們可很快降解,容易回收,不產生白色污染。
1996年,隨著鐵道部開始在鐵路車站禁止使用發泡塑料餐具,環保餐具被看做朝陽產業,全國環保餐具企業很快發展到近千家,僅以紙代塑企業即達100多家。但是,幾年下來,多數環保餐具企業已瀕臨破產的邊緣。北京綠洲峰紙制品廠1996年投資480多萬元購買了日產10萬只環保餐盒的設備,但建廠7年來,實際年產量僅維持在40萬—50萬只左右;6臺設備中有3臺長期閑置,企業年年虧損,現在不得不靠出租廠房維持生存。據粗略統計,目前全國環保餐具企業有2/3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其中紙餐盒企業有90%處于破產邊緣。
朝陽產業何以迅速淪為夕陽產業?價格高是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生產原料和工藝的原因,發泡塑料餐盒成本每只僅7—8分錢,而環保餐具的成本最低也在1角5分錢以上,紙漿模餐具則要3角錢以上,兩者價格相差1至4倍。
但業內人士指出,最根本的問題是國家缺乏相關政策支持,控制非環保餐具的措施不力。一是政策不配套。目前國家尚未制定扶持環保餐具企業的優惠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環保餐具的生存能力和價格水平;二是缺乏對非環保餐具生產、銷售的控制手段。目前尚未制定關于限制非環保餐具生產、使用和銷售的法律法規,缺乏對非法生產企業的制裁措施;三是統一監督管理機制尚未建立,生產和銷售分屬兩個部門管理,容易造成脫節。同時,市場執法不嚴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四是部分地方在執行國家政策中存在態度不堅決或變通的現象,鼓勵了非法企業的存在。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僅使發泡塑料餐具大行其道,而且還導致打著環保旗號的劣質餐具充斥市場。以北京為例,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在包裝箱或產品上印有環保餐具標識的偽環保餐具。這些產品多含大量無機礦物填充料,在工藝上以單層直接擠出為主,因而醋酸殘渣嚴重超標,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據了解,目前北京有10多家非法企業的20多條生產線在生產這類餐具;在河北的滄州、廊坊、永清等地也有許多無照產品在京銷售,全國范圍內的類似生產線更難以統計。
環保餐具路在何方
怎樣才能使我國的環保餐具企業起死回生,遏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泛濫的勢頭?國家環?偩钟嘘P人士指出,有關部門應早下決心,采取果斷措施治理頑疾———
一是盡快制定限制一次性非環保餐具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法規,或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增加,統一標準,明確罰責,為執法部門提供有力的可操作性強的法律依據;
二是加大環保餐具市場的執法檢查力度,取締、關閉不合格生產企業,堵住劣質產品貨源,規范市場,為環保餐具提供市場空間;
三是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性措施,支持和保護環保餐具企業。如,為環保餐具生產企業減免一定的稅費等,保證其生存發展;
四是加強環保餐具科研,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新聞媒體定期公布合格的環保餐具企業和產品名錄,提高環保餐具企業的知名度,給假冒產品和生產企業曝光,提高消費者科學消費的理念。
實踐證明,環保餐具能否占領市場,離不開消費者的鼎力支持。崇尚綠色消費的讀者朋友,在塑料餐具和環保餐具之間,您當做何選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