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環保餐具推廣使用難
用紙漿、紙板、食用粉、植物纖維等材料生產的一次性餐具,因具有安全和可降解或易回收的特性,又被稱為一次性環保餐具。
國家禁止一次性發泡類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后,環保餐具的生產被看做朝陽產業。幾年間,全國環保餐具企業發展到近千家,僅以紙代塑企業即達100多家。
但是幾年下來,多數環保餐具企業瀕臨破產。如,靠養殖業起家的北京綠洲峰紙制品廠,1996年投資480多萬元購買了日產10萬只環保餐盒的設備,但建廠7年來,實際年產量僅維持在40—50萬只左右,6臺設備,有3臺長期閑置,企業年年虧損,現在不得不靠出租廠房維持生存。又如,民營企業家劉宏投資近千萬元興建了重慶青天環保餐具廠,投產5個月的餐盒銷售量只有3000只,在重慶市日消耗量60萬只的市場中所占份額不足0.003%。該廠已于去年12月宣告停產,生產的100萬只環保餐盒目前仍靜靜地躺在倉庫中。新疆的4家環保餐具企業已有3家相繼歇業,其中包括生產規模排名全國第三、西北第一的貝克樂公司。據粗略統計,目前全國環保餐具企業有三分之二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其中紙餐盒企業有90%處于破產邊緣。 環保餐具為何叫好不叫座
導致環保餐具企業瀕臨破產甚至倒閉,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有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價格問題。由于生產原料和工藝的原因,發泡塑料餐盒成本每只僅7—8分錢,而環保餐具的成本最低也在1角5分錢以上,紙漿模餐具則要3角錢以上。兩者價格相差1至4倍。價格成為影響消費者認同度的主要壁壘。此外,部分環保餐具外觀土氣、粗糙等也影響了市場的接受程度。
但是接受采訪的專家們指出,最根本的問題:一是國家缺乏相關政策的支持。目前國家尚未制定扶持環保餐具企業的優惠政策,環保餐具雖然是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的產品,但價格過高也難以讓消費者接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保餐具的生存能力和價格水平。二是缺乏對非環保餐具生產、銷售的嚴格控制手段。目前尚未制定關于限制非環保餐具生產、使用和銷售的法律法規,缺乏對非法生產企業的“制裁”措施。而且統一監督管理機制尚未建立,生產和銷售分屬兩個部門,容易造成脫節。同時,市場執法不嚴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還有部分地方在執行國家政策中存在態度不堅決或“變通”的現象,至今還有地方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采取回收處置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非法企業的存在。 國家應采取措施扶植環保餐具
專家們建議,為促進我國環保餐具企業的發展,遏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泛濫的勢頭,應采取加強管理和相對扶植等措施。
1、盡快制定限制一次性非環保餐具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法規,或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增加相關內容,統一標準,明確罰責,為執法部門提供有力的可操作性強的法律依據。
2、加大環保餐具市場的執法檢查力度,取締、關閉不合格生產企業,堵住劣質產品貨源,規范市場,為環保餐具提供市場空間。
3、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性措施,支持和保護環保餐具企業。例如,為環保餐具生產企業減免一定的稅費等,保證其健康地生存發展!
4、加強環保餐具科研,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新聞媒體定期公布合格的環保餐具企業和產品名錄,提高環保餐具企業的知名度,給假冒產品和生產企業曝光,提高消費者科學消費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