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商務部最近發布的兩則公告對中國造紙業意義非同尋常:隨著對進口新聞紙采取的5年反傾銷措施期限結束,又對該項反傾銷措施開始進行為期不超過1年的期終復審調查;而對進口銅版紙所采取的5年反傾銷措施也已經正式開始。
有開始就有結束。5年一晃而過,新聞紙反傾銷案的勝訴拉開了中國新聞紙企業之間的差距,有的企業抓住5年調整期快速成長,有的企業仍在原地踏步。總體來說,中國新聞紙行業真正的繁榮并未到來,無論是整體規模還是品牌競爭力,都還沒有提升到世界水平。那么5年以后,中國銅版紙業能否迅速成長為全球造紙業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呢?
造紙業不是中國的優勢產業,但正是造紙業開創了我國反傾銷的兩個第一:新聞紙反傾銷案是中國首例反傾銷調查案件,而銅版紙反傾銷案盡管是我國對進口紙產品發起的第二例反傾銷案,卻是我國入世后的首起反傾銷案。
的確,我們已經學會采用WTO的合理規則保護自己。反傾銷對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保障公平貿易以及在維護本國正當貿易利益和進一步提高本國企業自身競爭實力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作用;同時,對國外針對中國出口產品動輒實行歧視性反傾銷調查,阻礙中國產品向其出口,也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然而,反傾銷不是保護落后。5年將一晃而過,5年后不會再有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之分,所有的競爭都是國際競爭,一切將靠實力說話。
當價格歧視消除之后,國內造紙業的空間已經打開。銅版紙反傾銷案的勝訴,為國內企業提供了一個5年的調整機會,可以從容樹立自己的品牌與形象,做大做強。中國銅版紙市場在1999年以前一直為進口銅版紙所壟斷,國內銅版紙從打破國外產品的支配地位到今天才3年多時間。合理大膽迅速的擴張,是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但是,造紙業的規模擴張對資本的需求量很大,必須充分運用多種融資手段,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同時,整個產業鏈也將發生一定變化:由于銅版紙價格將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范圍內,使印刷企業的成本比較固定;而國內企業的產量將上漲,這就需要更多的林紙一體化的企業提供原料。
規模小污染重,中國造紙業的尷尬形象必須改變,而銅版紙反傾銷案的勝利也許是最后一次重要機會了。 (上海證券報 記者 張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