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環保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開展以來依法查處的37家環境違法企業和六大典型案件。
據悉,自開展“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以來,國家環?偩窒群笈沙5個督察組,行程兩萬多公里,有針對性地對河北、河南、山東、湖北、云南、甘肅、寧夏、天津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4家企業進行了明查暗訪,發現有37家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環境違法問題。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督促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依法進行了處理,取締“十五小”企業12家,對23家企業實施停產、限產處理,責令改正并追繳排污費的有兩家,處理相關責任人30余人。
國家環?偩汁h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六大典型環境違法案件集中反映了當前我國局部地區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同時,從這些案件可以看出環境違法行為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大型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過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寧夏美利紙業集團公司下屬有上市公司。武漢晨鳴紙業也是上市集團的公司,其利稅列武漢市前10名。這兩家企業規模大、效益好,完全有能力、有實力做到污染物達標排放,可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時忽視污染治理,污染治理設施不能與生產設施相匹配,這兩家企業甚至為了經濟利益而不顧群眾的身體健康偷排偷放、違法排污、污染環境。
二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存在明顯的漏洞。在2000年“一控雙達標”工作結束后,一方面,相當一部分企業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而又不能同步建設污染治理設施,試生產不驗收變成長期試產,不執行“三同時”制度違法排污,老項目又成了新污染源,產生新的環境污染問題;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招商引資、新建企業搞政績工程,不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將大項目分成小項目報批,環境管理松懈,致使新項目變成了老污染源。
三是“十五小”企業反彈現象仍然存在,而且更加隱蔽化。有的企業將落后的生產工藝與設備使用于規模化生產工序中,保定的幾家電解鉛生產廠家的鉛冶煉車間使用的就是國家明確規定1999年底前必須淘汰的燒結鍋煉鉛工藝與設備;有的地方在結構調整中簡單地將小企業合并,工藝水平、技術水平沒有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沒有提高,而是變分散排污為集中排污。有的雖建設了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但技術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集中處理成了集中違法排污。
同時,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基層政府存在著行政不作為的現象,環境保護工作掛在嘴上落實在紙上,有些地方存在著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為追求短期的經濟發展和領導任期內的政績,不支持甚至限制環境監管,致使局部或地區性的環境污染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目前,“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正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展開。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南、海南、西藏、陜西、青海、寧夏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向國家環?偩稚蠄罅司唧w實施方案和工作簡報。
據介紹,在全國上下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之際,國家環?偩謱焉钊腴_展“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作為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措施,抓緊抓實,徹底清查影響人民群眾健康、影響經濟發展大局的環境違法行為。隨著清查行動的不斷深入,國家環?偩诌將定期公布有關情況,通報典型環境違法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