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由于進口新聞紙關稅進一步降低,國內新聞紙市場傳言進口新聞紙將沖擊國產新聞紙。7月1日,實施了5年的新聞紙反傾銷措施也畫上了句號,這無疑又給國內新聞紙生產商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真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嗎?中華新聞報日前討論一下我國新聞紙的現狀,適時而適勢。
事 件
2003年7月1日,對于中國的新聞紙廠商而言,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實施了5年的新聞紙反傾銷措施畫上了句號。但繼而開始的復審工作又給了他們思考與行動的空間。
商務部近日發布了2003年第28號公告,決定自2003年7月1日起,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
說到期終復審調查,話題還要回到5年前。1998年經我國9家大型新聞紙生產企業聯合申請,要求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和美國的進口新聞紙反傾銷調查,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與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在調查、取證的基礎上,做出最終裁定———上述3國存在新聞紙傾銷性行為。這是我國第一次取得反傾銷案的成功。實施期限自1998年7月10日起,為期5年。
2002年12月31日,原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2002年第70號公告稱,“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國內產業可在原反傾銷措施終止日60天前,向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提出書面復審申請!
2003年5月9日,商務部收到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到反傾銷復審的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商務部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并裁定繼續按照原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所確定的反傾銷稅率征收反傾銷稅。而這一回“上書”的企業增至12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多款規定,商務部決定,自本月1日起,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此次復審將于明年6月30日之前結束。
參與遞交反傾銷復審申請的12家中國企業之一的廣州造紙有限公司表示,“自5年前中國對進口新聞紙征收傾銷稅以來,公司在國內印刷媒體的銷量有所提高。如果反傾銷措施得以延長,將有利于中國新聞紙企業的發展!
市 場
事件的核心一直圍繞著新聞紙——這個文化用紙中的重要部分而進行著。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報紙2000余種,分屬1200家報社和報業集團,比20年前增長近10倍。對于國外的新聞紙生產廠商而言,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那么,我國的新聞紙需求情況大體如何呢?
來自于“紙報雙方合作發展論壇暨2003年新聞紙市場信息交流會”上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新聞紙市場的供求關系,總體基本平衡。據統計,2002年我國新聞紙市場可供新聞紙242萬噸,而據新聞出版總署對報紙發行量的統計,當年全國報紙的發行量為939億對開張,綜合考慮紙張定量因素,全年用紙在190萬~195萬噸?梢,2002年新聞紙市場總體上是供需基本平衡。據中國報業協會介紹,2003年國內新聞紙市場走勢的大體情況是:2003年新聞紙總供應量在307萬噸左右,而據新聞出版總署對報紙發行統計,2003年全國報紙總發行量預計在1005億對開張,綜合考慮紙張定量因素,全年用紙量在215萬~220萬噸,這個數字遠低于供應量。從宏觀上看,2003年國內的新聞紙生產能力,保證國內用紙是沒有問題的。
空 間
既然我國的新聞紙已經能夠“自給自足”,那么,為什么中國的新聞紙市場仍被國外廠家所“垂涎”,乃至于還產生過傾銷行為呢?有剩余空間及可發展空間,是這一問題最好的答案。
一方面,我國新聞紙生產過程中仍存在品種、質量不均衡的問題。比如國際上正流行的橙色新聞紙。《經濟觀察報》是我國第一個成功使用橙色新聞紙的媒體,據該報印務部的郭杰介紹,“《經濟觀察報》的橙色新聞紙完全依賴于進口。”郭杰告訴記者,中國也有山東、福建兩家造紙廠能生產橙色新聞紙,該報原來也進行過嘗試,但存在著拉力不夠、掉粉嚴重的情況,這幾年這兩家造紙廠進行了技術改進,相信質量有所提高!澳敲,為什么不將選紙的范圍轉回國內呢?”對于這個問題,郭杰將話題固定在價格上,“國內外橙色新聞紙的價格相差無幾,國內為5400—5500元/噸,而到達中國口岸的進口橙色新聞紙的價格也就是5600元/噸左右,相比而言,后者的質量更為穩定一些。”
在看到這些“尖端”市場的同時,國外造紙企業和國內的造紙企業不約而同地對我國的新聞紙使用市場前景有著一個理性而樂觀的分析———我國人均購買報紙的支出,約占其可支配貨幣收入的2%,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差距很大。以美國、日本為例,美國每年人均消費新聞紙45~48千克,日本每年人均消費新聞紙32千克,全世界每年人均消費新聞紙也達8千克。再來看看我國的人均新聞紙消費量,2002年的統計數字表明,人均年消費量僅為1.42千克,還不到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五分之一。更何況,除了報業發展情況比較好的大中型城市之外,我國還有廣闊的報紙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
現 狀
國家采取了為期5年的反傾銷措施,使得國內的新聞紙生產廠家能夠比較“輕松”地做自己的事情。在進行復審的這一年里,他們仍能“平安度日”。主要負責此項事物的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表示,“在進行復審這一年里,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仍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1999年第4號公告公布的征稅范圍和稅率,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笨梢,在進行復審的這一年里,反傾銷措施仍是一支無形的“令箭”,但國內的新聞紙生產企業必須要清楚,國外新聞紙進入與否,并不是木桶里決定蓄水量的那塊“最短的木板”。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自強其身。
客觀而言,國內企業的現狀還是可以稱道的。中國紙業的產量近幾年呈直線上升趨勢,例如,2000年我國新聞紙產量145萬噸,2001年新聞紙產量173萬噸,同比增長19.3%,2002年新聞紙產量為242萬噸,同比增長39%,今年將同樣呈上升趨勢已成定局。同時,中國紙業為了適應報業發展的需要,對設備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僅今年一年,就將有4臺年產量20萬噸左右的新型設備投產。業內專家表示,這些新紙機的相繼投產,生產的優質新聞紙將占我國新聞紙市場的主流。
當然,中國報業協會常務書記趙連宏也還有這樣的建議,“對于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大家要予以關注!北热,目前我國紙業對進口木漿的依賴性比較大,當前國際木漿價格已經有所反彈;再者,要充分考慮進口新聞紙價格變化對我國紙業的影響,等等。
優 勢
所說的優勢,當然是相對國外新聞紙生產商所說的,用句老話就是“自家人幫著自家人!
宏觀而言,新聞紙在國家關注下,實行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的第八年,關稅由現在的15%降到5%的政策,這給國內中資企業,加緊改組、改制、改革與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留下了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同時,我國政府對新聞紙行業采取了許多支持與鼓勵的措施,比如,使反傾銷得到勝訴,實行限制性滑準稅的稅率,部分收購國企積壓的庫存,等等。近年,一批實行貼息貸款的新聞紙項目也紛紛上馬。
微觀而言,國內紙業與報界的良好合作關系,也是共同促進紙業發展的一個契機。前幾年,新聞出版總署及相關協會就曾號召報社幫助紙廠共同克服困難。而中國新聞界與國內的紙業也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局面,今年5月,作為武漢晨鳴在湖北的最大新聞紙用戶之一的長江日報,在協議中承諾本年度將購買晨鳴公司的新聞紙11800噸。長江日報印刷廠的方立川向記者介紹,“此次購進的新聞紙數量已經占全年新聞紙用量的90%!睋私猓@已經是長江日報與武漢晨鳴的第二次合作,因為“武漢晨鳴的服務質量、紙張質量都非常符合我們的要求!
非典過后,報業協會已表示,希望報業根據“面向市場、立足國內、平等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20字方針,在進口紙和國產紙價格和質量同等的情況下,應盡量多使用國產新聞紙,支持國內新聞紙企業的發展。另外,在紙款交付的問題上,盡可能不要長期拖欠紙款。這種關愛與支持,無疑將給中國的新聞紙產業注入更多的暖流。(記者梁勤儉 牛春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