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欠款一筆糊涂帳 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堪憂
*ST江紙的每股凈資產僅0.10元,遠遠低于每股面值;而大股東江紙集團欠上市公司款項高達10億,這一切為*ST江紙能否成功保牌蒙上陰影。
上周二,*ST江紙發布公告,稱大股東江西紙業集團持有的本公司5170萬股國有法人股將被拍賣。
“這對*ST江紙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兆!遍L期關注*ST江紙的證券分析師稱。因為*ST江紙要從地獄里復活,取決于大股東的還款進程,但現實的情況是,大股東已資不抵債,其持有的*ST江紙8502萬股股權,全部被司法凍結,倘若其中的5170萬股股權被拍賣,大股東可供抵債的資產將越來越少。
但可悲的是,作為江紙集團最大債權人的*ST江紙,根本沒有采取行動向大股東追討,一邊保持沉默,一邊眼睜睜地看著一些中小債權人采取法律手段,凍結或者拍賣大股東的資產,到最后,或許*ST江紙連湯都喝不了。
還有更可悲的事情,可能至今*ST江紙還不清楚大股東到底欠自己多少錢。上市以來,它就是一個在大股東操縱之下的,可以肆意掏錢的金庫。結果是無數中小股東將再次為大股東買單。
大股東到底欠多少錢
江紙集團到底欠*ST江紙多少錢,在*ST江紙公開的信息里有不同的說法。
2001年12月27日,*ST江紙公布了《關于清收大股東及關聯企業占用公司資金的整改報告》,其中傳遞出的信息是:截止2001年6月30日,*ST江紙被大股東及關聯企業占用的資金是7.7億元。
而經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ST江紙2001年度財務報告審計意見,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江紙集團占用*ST江紙資金實際額已達9.91億元。
也就是說,從2001年12月27日到12月31日,僅僅事隔三日,大股東占用資金就多了2.21億元。而*ST江紙對此大股東新增欠款作出如下解釋:是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和尚未收到大股東應付的資金占用費。
2003年1月16日,*ST江紙公告稱,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大股東已通過代付生產原料物資、實物資產抵債等方式,清償9214萬元,仍占用本公司資金8.67億元。
但在2002年年報中,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意見中稱:截止2002年12月31日,貴公司應收大股東江西紙業集團有限公司10.03億元。
也就是說,關于大股東欠多少錢的問題,同樣是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ST江紙自己計算的數字和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數字相差1.36億元。
在*ST江紙2002年年報中還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江紙集團及關聯企業已歸還欠款1.24億元。根據這一信息推算,江紙集團及關聯企業對*ST江紙的最高欠款實際是11.27億元(10.03億+1.24億)。
在中國證券市場,大股東欠上市公司巨款不還,從而侵害廣大中小股東利益的事例屢屢發生。
*ST江紙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2001年4月,中國證監會南昌證券監管特派員辦事處對*ST江紙進行巡回檢查,結果發現,*ST江紙控股股東和*ST江紙董事長由同一人兼任,且*ST江紙董事會9名成員中有7名同時兼任江紙集團的董事。除此之外,*ST江紙與江紙集團在資產、財務、機構、業務等方面都未做到徹底分開。
在這樣的治理結構之下,顯然江紙集團可以肆意地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任何決策,例如,讓上市公司來為自己承接銀行貸款。據悉,*ST江紙當初改制之后,江紙集團因把主導產品及優質資產全投入到股份公司,并承擔了改制前的大部分債務,導致主營業務萎縮,銷售收入逐年下降,現金流量銳減。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江紙集團決定讓上市公司用新增銀行貸款來替自己歸還歷史欠款,金額高達6.77億元。
江紙集團無力清欠
據悉,在江紙集團欠款不還東窗事發之后,最初曾出臺了一個積極的清欠方案。
*ST江紙最初公布的大股東欠款數字是7.7億元,因此當時的清欠方案是:其中的5.3億元,以由江紙集團替*ST江紙承接銀行貸款的方式來清償;另外的2.4億元,江紙集團承諾以實物資產和股權來清償。
但實際上,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不但江紙集團原來的清償方案沒有執行———比如承接貸款等,而且其對*ST江紙的欠款反而也增至10.03億元。
*ST江紙解釋稱,造成江紙集團不能按期歸還占用資金的主要原因:一是江紙集團土地質押貸款歸還本公司尚在辦理中;二是江紙集團由于合同糾紛,法院凍結其持有本公司的國有法人股,對江紙集團融資帶來困難。
據悉,江紙集團共持有*ST江紙國有法人股8502萬股,占*ST江紙總股本比例為52.78%。但目前因借款合同糾紛等,已經全部被司法凍結。
7月8日,*ST江紙發布公告,稱江紙集團因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福州辦事處發生債權債務轉移合同糾紛訴訟,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將江紙集團持有的本公司國有法人股5170萬股(占總股本的32.10%)予以拍賣。
如果股權拍賣成功,*ST江紙大股東將易主。但分析人士稱,實際上*ST江紙的每股凈資產僅0.10元,遠遠低于每股面值,另外,買家對江紙集團的10億欠款也會心存顧慮,因此5170萬股股權不會拍出太高的價錢。這對江紙集團不是好事,主要的資產被拍賣,而收回的資金不多,必然影響其債務清償能力,*ST江紙也將受到間接的影響。
據悉,對于江紙集團及關聯企業占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江西省、南昌市政府都十分重視,一直在積極與*ST江紙、江紙集團及債權銀行進行協調。
*ST江紙生死一線
“生死在一線之間。”分析人士評價*ST江紙的命運時說。
由于受大股東10億欠款的影響,*ST江紙目前財務狀況惡化。截止2002年12月31日,公司的銀行借款余額為8.95億元,其中逾期借款1.98億元;對外提供擔保金額計5.35億元(其中2.55億元的借款擔保,截止2003年3月19日已解除擔保責任)。
另外公司的主營業務新聞紙制造和銷售,在市場競爭中的形勢也極為嚴峻。
據聯合證券研究員張弘分析,2002年國內新聞紙行業競爭已呈白熱化的態勢,而在2003年則將接受更大的考驗!笆艿缴a能力擴容和進口新聞紙的雙重沖擊,國內新聞紙行業已舉步維艱。最直接的表現是:毛利率大幅下降!
據悉,國內有7家新聞紙生產商是上市公司,包括晨鳴紙業、華泰股份、福建南紙、黑龍股份、ST宜紙、ST吉紙和*ST江紙等,這7家企業2002年新聞紙生產量占國內總生產量41%,基本上能反應出全行業的整體狀況。根據7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002年財務報表情況來看,平均毛利率僅為17%,在7家公司中除晨鳴紙業,華泰股份和福建南紙較為理想外,其余上市公司都較為困難,如*ST江紙,2002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僅為4.81%,比2001年同期下降72.70%。
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新聞紙行業的平均毛利率進一步走低,7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下降至10.3%。
另外,隨著進口新聞紙的增長,國內新聞紙行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據悉,國內新聞紙行業已經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降價,平均降幅為120元,總體態勢不樂觀。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產品價格進一步下滑,新聞紙行業結構必將面臨調整。
在結構調整中,那些及時進行技術改造,已提高產品質量的新聞紙企業,將相對在競爭中處于優勢,而那些沒有及時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威脅。
現在,*ST江紙就面臨著這樣的威脅。該公司在2002年年報中稱,對當年出現嚴重虧損的原因作了說明,除了因大股東欠款進行計提壞賬準備外,另外就是受到“九五”技改項目未能實施的影響。公司解釋稱:由于受擔保問題的影響,技改專項貨款未能落實,致使整個項目遲遲不能全面啟動,失去了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產能、提升產品檔次的最佳機遇。
“我們對貴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疑慮!敝欣跁嫀熓聞账詴嫀熓婕衙艉妄徢诩t在*ST江紙2002年年報的審計意見中描述。(周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