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濟南7月15日消息 產值和利稅水平均居全國第一,但年排廢水量和主要污染物均位于全省各行業之首。這就是山東的造紙行業。
造紙是山東省輕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某些地區已經成為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山東省提出了四條措施,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要求,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走新型造紙工業道路。這四條措施是:
一是積極推行清潔生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清潔生產是國際上廣泛推行的先進生產方式,它的重點是用新技術、新工藝,從生產源頭抓起,以提高能源和原材料利用率、減少污染為目標,保證工業生產的高效益、低污染。重點抓好《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貫徹落實,促進造紙工業低污染、高效益。 二是繼續優化結構,不斷提升造紙工業整體水平。原料結構調整,加快林紙一體化建設進度,提高木漿、廢紙漿的比重。到2005年,草漿比例削減到30%,木漿比例增加到30%,廢紙漿比例增加到40%。技術裝備結構調整,以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為目標,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用足用好國家貼息、免稅等政策,支持企業實施污染治理和資源節約綜合利用項目。做好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工作,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藝技術和設備。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重點是提高生產集中度,通過實施大集團戰略,培植2——3個百萬噸以上,10個50萬噸以上的實力強、整體素質高的大型企業集團。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重點發展高檔、替代進口和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將低檔產品比例由40%壓縮到20%,高檔紙和紙板比例由20%提高到40%。
三是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是搞好企業廢水、廢氣、余熱等資源的綜合利用,更有效地減少和消除污染。
四是精心組織,強化管理。組織各級經貿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對造紙企業的污染防治工作,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記者柴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