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兩千多年來,人們都是以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今天,一項新技術的應用使石頭也可以用來造紙。
今年以來,陜西白特紙業、四川洪州紙業、山東華光紙業,以及云南云豐、峨山、鶴慶等造紙企業,都開始以非金屬礦物硅灰石的超細粉代替部分植物纖維原料,已生產出數千噸優質紙張。
這種硅灰石超細粉可以代替20%到40%的植物紙漿,生產普通包裝紙到高級銅版紙等各類紙張。據測算,造紙中每使用一噸硅灰石超細粉,大約可以節省木材3.6立方米,保護森林0.5畝。另外,還相應減少了木材制漿過程中的“黑液”排放,保護了環境。
云南省非金屬礦產應用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鐘光榮說,運用先進的超細粉碎技術,即使硅灰石已粉碎為粒度達1000目的粉塵,但在電子顯微鏡下看來,它仍呈針狀。因此,人們形象地將硅灰石超細粉稱為“礦物纖維”。它用于造紙時不改變傳統工藝和設備,能夠與植物紙漿很好地結合。
全部采用植物紙漿造出的紙張剛出生產線時,靜電太強,工人一般都不敢碰它,一碰有觸電的感覺,靠近時頭發也會立起來。添加了硅灰石生產出的紙張就不存在這一現象。而且,采用硅灰石超細粉造紙,還可以提高紙張的不透明度,改善紙張性能。
目前,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云南省已在昆明建成年產10萬噸硅灰石超細粉的超微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云南是我國西南地區唯一擁有豐富硅灰石資源的省份,已探明硅灰石儲量5363萬噸,遠景儲量超過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28%。
云南超微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正在加緊向國內造紙廠傳授將硅灰石超細粉應用于造紙中的新技術。由于與采用不同木漿相比,每使用一噸硅灰石超細粉可以降低成本100元到300元,這一新材料正逐漸被造紙行業接受。
公司總經理施玉北認為,目前全國年產紙張3000萬噸,植物紙漿受長江中上游禁伐天然林影響日趨緊張,造紙業對硅灰石的需求應該會越來越大。(記者楊躍萍 劉遠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