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第5次森林資源清查(1994—1998年)結果顯示,我國的森林面積15894.09億公頃,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112.67億立方米,居世界第7位。但森林覆蓋率僅為16.55%,遠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人均占有森林面積0.128公頃,僅相當于世界人均的1/5。
多年來,中國造紙原料一直存在著“林草之爭”,F在,單從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草木并舉,因地制宜,逐步提高木材纖維比重,建立造紙原料基地”的方針合乎中國國情。也就是說,在大力發展林紙一體化的同時,不應忽視農紙結合,充分利用禾草資源,讓農民手中的禾草轉化成現金,而不去污染環境。
但是,由于禾草造紙原料的化學成分、纖維形態和纖維結構存在缺陷。例如結構疏松,纖維細胞短,非纖維細胞多,木素含量少、易溶木素和易溶半纖維素多,灰分高尤其是SiO2含量高等,使得漿、紙質量較低。造成影響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的3個障礙是:
1.禾草原料限定了造紙企業可能達到規模,而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我國造紙企業中年產量達到了3萬噸以上的只有190家,其中生產能力占全國總生產能力36%,絕大多數是木漿企業。
2.禾草原料限定了造紙的品種結構,我國目前的紙和紙板品種只有600多種,且低檔產品占到50%,遠遠低于國際市場3000 多品種。
3.禾草原料限定了污染處理的難度,規模較小的禾草漿廠由于原料結構、規模結構和技術水平所限,幾乎沒有污染處理。據1997年國家環保統計公布,縣級以上3815家造紙廠排放污水27.46億噸/年,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 11%,而達標排放量僅有4億噸/年,占造紙排放量15%,排放廢水中COD407萬噸/年,占全國工業總排放量的 47%。淮河流域數千家禾草類造紙廠造成河流及環境的嚴重污染,促使國家痛下決心,關停了5000噸以下造紙廠4 271家,其中淮河流域1111家,減少 COD排放量35萬噸/年。
據有關方面預測,2010年我國市場紙與紙板消費總量為5000萬噸,人均消費36千克,生產能力4000—4500萬噸。而現有的原料結構中,木漿比例13%,草漿37%,廢紙漿40%,其他非木漿10%。我國目前的森林面積較之1993年增加2523.74億公頃,其中74.8%為人工林,森林蓄積量增加10.9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3.92%提高到16.55%,即便這樣,禾草仍然是我國造紙工業的主要原料來源。
為了克服上述3個障礙以改變禾草原料本身的缺陷,中國造紙工業目前已在進行的科技創新和行業政策導向:
1.實施麥草漿控制規模,優化結構,規模生產,治理污染的調整計劃。
2.鼓勵發展布局合理的3.4 萬噸/年麥草漿新建、擴建項目。因為年產1.7萬噸堿法草漿廠是建立堿回收系統的最小可行規模。據江蘇省聘請的外國專家論證,禾草漿廠的規模可以發展到10萬噸/年。
3.進一步提高麥草纖維原料的合理利用及生產優質漂白化學漿、半化學漿、化機漿的技術,重點解決草類纖維原料的備料、黑液提取、高濃篩選、中高濃打漿、漂白及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與裝備。
4. 大力擴展現有的技術創新成果,如禾草類原料備料凈化工藝,禾草類連續蒸煮、連續漂白、連續打漿技術,草漿黑液回收技 術,禾草漿配超高檔紙與紙板技術等。重點推廣武漢特種鍋爐成套設備工程公司的麥草漿堿爐造紙紙漿黑液焚燒技術;民豐集團公司的堿法草漿中段廢水生化處理工藝和設備;北京輕工業學院的麥草蒸煮同步除硅、降粘黑液的堿回收工藝。
5 .通過高新技術產業化建立示范工程,如計劃近年建一個年產3.4萬噸以上麥草化學(甲酸)制漿示范企業以及相應的機電設備制造企業,2—3個年產3.4—10萬噸麥草漿中段廢水處理系統。 |
|